在实施“以存定贷”的经营模式、严格执行贷存比的情况下,存款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加重要。 从商业银行公布的2012年银行中报来看,大部分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增速出现了放缓趋势,同时也出现了存款定期化、贷款短期化的趋势,加大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同时根据银监会8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122万亿和114万亿,两者都环比出现下降,与4月份如出一辙。 在季度考核之际,存款迅速增加,过了考核期,而又马上离开了商业银行的负债表。而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双降,也显示出了存款、贷款的明显波动。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银监会的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中提及,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过于关注时点考核导致存款波动明显,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面临较大考验。同时,应该引导商业银行强化贷款、存款期限匹配管理。同时,做实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面对先前市场争议的贷存比,在上述会议中,监管层要求全面推行日均存贷比考核,同时着力淡化时点考核机制。督促商业银行制定合理的存款发展计划,避免存款过度竞争。”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存款定期化趋势增加 存款,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公布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不少商业银行在银行理财方面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缘于各大商业银行不断推出银行理财产品,而不同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又有着类似存款的作用,但成本却比存款高,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对负债的重视。 而在前几年,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国内新增贷款大幅增加、外汇占款也过快增长,都为商业银行存款提供了良好的源头。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存款的高增长也出现了下降。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平均增速为12%,比2011年和2010年分别下降了4和9个百分点。而主要原因则是,受到上半年外汇占款增量明显减少、贷款乘数下降以及存款分流等影响。 从刚刚公布的银行中报也可以看出端倪。中信证券(10.22,-0.12,-1.16%)对建行中报的研究指出,上半年存款日均、时点余额分别较2011年增长了8%、10%,总体良好,但是两项数据显示存款竞争压力已经传导至大型商业银行。 在大型商业银行对于吸收存款也感到压力的同时,在银行中报中也显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向。 在8月30日刚刚公布的工商银行(3.82,-0.03,-0.78%)年报显示,作为国内第一大行,境内各项存款比上年末增加11200.85 亿元,余额和增量在国内同业中继续保持第一。在客户存款中,公司定期存款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7.7%上升至19.2%,而公司活期存款占比则比去年同期出现下降。同时,个人存款方面,定期占比从去年同期26.9%上涨至27.7%,而活期占比则是略微降低。 面对银行中报中存款定期化的趋势,一个银行业人士认为,首先,央行连续两次降息,同时扩大存款浮动区间,个人以及公司增加定期存款有利于对抗利率的下行风险,同时又能够享受到利率上浮的优惠。再者,目前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下降,定期存款利率上浮的幅度对其有所吸引。 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存款定期化或许也将加速。招商证券(9.79,-0.02,-0.20%)罗毅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存款利率管制放开后,价格战往往成为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存款利率上升,储户选择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因此,活期存款占比逐步降低,导致银行付息成本上升。 全面推行日均存贷比 8月27日,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每逢季度考核之后,总资产和总负债环比都会出现下降趋势。在4月份,总资产和总负债环比同时下滑0.4%,而在7月份,总资产和总负债环比下滑0.5%和0.4%。 与总资产和总负债每次下滑仅仅几个千分点不同,央行公布的数据则显示出了商业银行存款波动性的局面有所增加。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5006亿元。而在6月份,适逢季度、年中考核之际,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30400亿元。季末前后两个月,人民币存款波动性有所加剧。 上述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业务的干扰,以及再加上商业银行满足监管要求、信息披露等,商业银行“冲时点存款”的现象往往有增无减。 面对商业银行存款的波动,“监管机构也指出,过于关注时点考核,导致存款波动明显,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着较大考验。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加强风险指标监管预警,做好压力测试,准备好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同时,面对前期市场讨论热烈的存贷比,监管机构也要求,商业银行全面推行日均存贷比考核,同时要着力淡化商业银行时点的考核机制。同时,要避免商业银行盲目攀比市场份额,导致存款过度竞争。 虽然监管机构全面推进日均存贷比,但是市场对此流动性指标也都产生了质疑。一个商业银行人士则认为,目前,存贷比受到发展迅速的理财产品的挑战,一些类型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中间业务,但是类似于存款,却不计入存款。另外,存贷比指标中,近两年发展迅速的同业存款并不在存款口径之中,导致存贷比指标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