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价传言四起、加油站外排起长队。这似乎是每一次油价上调的标准前奏,这一次也不例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8月9日晚宣布,自8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90元和37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29元和0.32元。 这也是国内油价此前三连跌之后首次上调。而今年国内油价经历“三涨三跌”后,到目前为止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上涨了10元,柴油每吨上涨了50元。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是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决定的。但为了炼厂利益,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再次错失良机。 定价机制待改 7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震荡攀升,7月下旬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再次回升至每桶90美元和105美元以上。截至8月8日,国内油价挂钩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超过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 在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看来,过去的三周时间里,汽柴油及相关原料市场已经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出现了几波反弹行情,提前消化了此轮调价的部分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此前在上调成品油价格上一向较为滞后,但本次调价与国际油价的变化相比较而言较为及时。 在卓创资讯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刚刚发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表明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不大,成品油价格上调无压力。而前期成品油市场连续“三连跌”,“两桶油”利润受损严重,柴油需求旺季即将到来,后期市场需要靠中石油(9.00,-0.03,-0.33%)和中石化保供,因此及时上调成品油价格有利于暴涨其炼油利润。 对于发改委迟迟未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一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成品油定价暂未彻底市场化的情况下,国家在调整零售价的时候仍要考虑保证炼厂的炼油利润。 而今年第二季度原油价格下跌太快,而且跌幅比较大,对石化产品价格形成强势打压,经销商观望情绪浓厚,加之中国经济疲软,终端需求较差,第二季度炼厂面临的状况是下游产品胀库严重且价格低于盈利点,导致炼厂面临非常大的亏损压力。 实际上,定价机制的改革思路已经基本成形,国家仍在等待一个较为合适的时机,前述分析人士认为,汽柴油零售市场作为中石油、中石化难得的利润保障,国家在定价问题上自然三思而后行,一般炼厂原油采购会根据国内或进口等渠道的不同提前十几天到两个多月不等,三季度开始国内炼厂将享受到6月份国际原油“V型”底部的成本优势,同时,由于7月以来国际原油的强势反弹,带动石化产品价格整体上涨,炼厂压力有所缓解。 “油荒”难现 在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在即的情况之下,部分省份出现供应紧缩局面,因此也引发外界对于“油荒”现象再次出现的担忧。 对此有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调价前的供应紧缩多是人为现象,因为上调在即,上调后“两桶油”的销售利润将放大,“两桶油”目前控销主要是为了追求利润,以弥补“三连跌”时的亏损。等上调价格落实后,“两桶油”的控销将会放开。 而另一方面,因近期沿海持续台风,中石油“北油南下”船只靠岸困难,导致华东以及沿江等部分中油资源配置尚未到位,但是预计台风过去,配置计划将及时到位。 从国内上半年行情来看,经济增速也放缓,整体行情欠佳。因此下游成品油需求受到影响,导致库存积压较多,其中,汽油库存为663.3万吨,同比上涨3.8%,柴油为1017万吨,同比上涨0.3%。 因此综合来看,调价后出现油荒的可能性并不大。 成品油作为我国基本的生产资料,此次价格的上调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系列的拉高作用。 对于CPI而言,成品油价格占CPI的比重为0.2%左右,若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400元/吨,将直接拉高CPI约0.011个百分点;但是从成本传导方面来看,食品、烟酒、服装等等各方面中均有一定的油耗比例,因此综合来看,成品油价格上调400元/吨,对CPI的拉动作用要远高于0.0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