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桐乡公证处主任年薪八十万一事刚出处理结果的同一时间,台州温岭又曝公证处主任年薪过百万。 1月22日,记者从温岭市政府获悉,此事已调查完毕,当地公证处在编人员高薪“确是事实”,但符合规定,因此只做出“限薪”规定。但他表示,主任年薪是否过百万,要向纪委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本报未能与温岭市纪委取得联系。 同一时间,本报从桐乡市司法局了解到,桐乡在给予公证处主任等3名干部免职处分的同时,也采取了类似的“限薪”方式,“公证处主任一职目前是空缺状态,过段时间会有新的任命”。 本报梳理发现,2011年国务院制定的事业单位分类中,并没有将公证处明确划归行政职能、生产经营还是公益服务中一类。 正如北京市公证协会监事长、方正公证处主任王士刚所说,根本上还是改革不彻底的问题。 高薪不违规? “薪水是事实,但并不违规。”和网上热议不同,公证圈子内对“百万年薪”的“控诉”颇感委屈。 据公开消息,温岭市联合调查组已经查明,温岭市公证处主任在2011年税后工资62.6万元,在编公职人员税后的工资是52万元。 2000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实行经费全部自理的公证处可以实行效益工资”,“温岭公证处在2002年改制时,定下了工资执行的比例为业务总收入的33%,现在并没有超过。”上述市政府人士说。 这样算下来的薪水在当时并不高,但近些年公证处的业务量大增,“就我所知有些地方的公证处,业务排队已经到2013年底了。”王士刚告诉记者。因此,收入也随之大幅上涨。 而在全国并没有统一分配标准的情况下,温岭、桐乡两地都只是做出了“限薪”的规定。 “其实今年元旦开始,我们就已经规定温岭市在编公证员工的最高工资不能超过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的三倍。”上述市政府人士指出,粗略估计新工资约在“十几万”左右。 公证处改革争议多 据中国公证协会网站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公证机构数量已达3000余家,比1980年增长了5倍;公证从业人员近2万人,比1980年增长了15倍;年办证量1000余万件,比1980年增长了110多倍。 据王士刚所说,这3000多家公证处中,800多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20家左右为合作制试点,其余的分为行政序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补助事业单位三大类,“绝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 这种性质的公证处,需受主管司法部门管理,有些地方,都是部门直接任命公证处负责人、对公证处资产随意调用,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地方只有一家公证处独大,自收自支单位“高薪”的结果在所难免。 尤其是2006年出台的《公证法》,在王士刚看来,更是确立了“公证其实和律师一样,是一种法律服务,如果要质疑公证处收费,那是否也要质疑刑事辩护律师、会计师事务所、鉴定机构?” 2011年国务院有关事业单位分类意见出台后,公证处的归属并不明确,有观点指出应划归公益,有观点则强调延续现有自收自支转为企业。 但王士刚则强调,公证服务并不只有公益范围,改革时应区别对待,“公共服务范围应该低费体现公益,但其它应该允许市场化操作。”而这个过程,他强调要因地制宜、逐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