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有两个闻名遐迩的“专业镇”——新塘和谷饶。一个是占全国产量60%以上的牛仔服装之乡,另一个则是一年能生产两亿件胸罩的地方。 这两个纺织重镇在带来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困扰。 一问 时尚背后的代价有多大? 新塘镇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南部,珠江的主要支流东江北岸。和很多广东高速发展的工业镇一样,新塘镇街道繁华,经济总量年年持续攀升。占地1000 多亩的新塘牛仔城,坐落在镇内主要的公路新塘大道旁,是新塘镇的地标。 而与牛仔行业相关的各类大小工厂,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在新塘,不管是商铺门市里,还是居民住宅前,都随处可见正在手工处理牛仔服装的工人和村民,许多妇女、老人甚至孩子都会做一些剪线头的工作来补贴家用。从早到晚,都有工人把一堆堆的牛仔服装或布料从厂房的二、三楼抛到地面,再送上货车。这些满载半成品的货车或三轮摩托车穿梭在镇上,往来于牛仔服装生产的各道工序之间。 来自新塘官方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年产值200多亿元。除了2600多家企业外,还有众多作坊工厂难以计数。 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向记者介绍说,全国60%以上的牛仔服装都出自新塘镇,全国出口的牛仔服装有40%来自新塘镇。 记者一行采访了新塘几个牛仔生产企业聚集区,规模和数量让人叹为观止。但是,记者调查后发现,它与真正的“时尚之都”相去甚远,且危机四伏,最为严重的就是当地所付出的沉重的环境代价。 新塘镇东西两端的大敦村和西洲村,分别是镇里最早发展牛仔行业的村落和近年开发的工业新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漂染洗水工厂带来的环境隐忧已经显现。2006年,在政府的要求下,大敦村漂染洗水厂陆续关闭或搬迁,但这并没有根治新塘牛仔服装漂染洗水造成的污染问题。随着工厂的搬迁转移,新塘镇西边的西洲村成为又一个污染受害者。西洲村原本以农业为主,在慢慢发展成大型的牛仔纺织工业园区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工业污染的困扰。附近工业园里有许多漂染和洗水工厂,就是从大敦村搬过来的。这些工厂开始运作后,本来蜿蜒围绕村庄的小河,就变成了分隔工业园和民居的黑水沟。 记者在西洲村纺织工业园采访时看到,在工业园旁边有一条新开挖的排污渠,站在桥上放眼望去,硕大的排污管一字排开,排污管内依然流淌着发黑的污水。 谷饶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部,是一个富庶的小镇。新建的楼房和厂房处处可见,镇中心商业发达,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和很多城市一样,也会有拥挤的人流和车流。 据当地政府统计,谷饶全镇80%以上的市场主体均从事与针织内衣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30年间,在谷饶,家家户户投身制衣界,农民变身老板,GDP增长迅速,但是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是巨大的。在新塘和谷饶,有水皆污、有河皆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二问 污染缘何肆无忌惮? 练江发源于普宁,流经汕头市潮南、潮阳两区,全长72公里。与乌黑河水相伴,练江两岸各类工厂鳞次栉比。从上游普宁开始,到下游潮南、潮阳,沿岸几乎每个市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有些甚至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工业名城名镇。 最著名的包括:“中国衬衣第一市”普宁、“中国内衣名镇”潮阳区谷饶镇、“电子垃圾之都”贵屿镇。 3个地区的相关产业均在上世纪90年代起步于手工作坊,经过近20年发展,迄今仍是工厂与作坊混杂。印染、电镀、电子垃圾拆解,这些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成为潮阳、潮南的支柱产业。 在采访中,一些企业谈到污染问题时,第一反应是“反正河水早已经是黑的了,处理和不处理没有什么区别!” 记者在谷饶采访时发现,华新印染厂、茂兴印染厂、新兴染料厂等诸多家庭作坊式的工厂将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直排于门前的沟渠内。 3月22日,广东省环保厅公布的《2011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指出,广东省境内的江河中,粤东诸河水质较差,三成为重度污染劣Ⅴ类。练江更成为污染典型,一些水质断面的监测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这条河流的水质一直为劣Ⅴ类。 很难想象,练江曾经是沿江两岸居民的饮用水水源。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教授的老家就在练江边的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10多年前,他曾取水样进行化验,结果显示,除了少数指标正常外,大部分指标都为劣Ⅴ类。 “目前,水质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有的指标还在继续恶化。”彭少麟说。 在采访中不少居民告诉记者,以前经常会有渔船在练江上打鱼,现在鱼虾差不多都绝迹了。普宁与汕头潮南区练江交界处附近的内新村村民詹先生说,以前练江的水可以直接舀来喝,现在压根就不敢下水,河水与淤泥都有毒。 练江不仅自身罹患“癌症”,还向海洋扩散。江河的入海口本是淡水和海水交汇处,往往也是鱼类较集中的区域,自然也是渔船云集之地,但在练江的入海口,空荡荡的海面上,见不到一艘渔船。 广东省海洋渔业局2011年4月发布的《2010广东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海门湾练江出海口附近海域为中度污染,2010年练江径流携带入海的化学需氧量、油类、氨氮、磷酸盐、重金属和砷等主要污染物的总量约为9.4万吨。贯穿汕头市潮南和潮阳两区的练江,已成为粤东所有河流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 记者了解到,练江水质大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恶化,有一个逐步加重的过程:1997年监测显示水质为Ⅴ类,1998年是劣Ⅴ类,之后就一直是劣Ⅴ类。 三问 谁是污染的罪魁祸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练江现在还没有一个洁净的生态补充水源,流进去的多是废水,练江变成一个废水储集地。 “工业污染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彭少麟看来,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业发展失控,才形成对练江的致命性污染。 一位林姓村民告诉记者:“上游染布、电镀污水,都毒得很。” 村民口中的上游污水,莫过于练江流入潮阳的“门户”、“电子垃圾之都”贵屿镇的电子拆解行业产生的污水。 说起河水污染,陈店镇内新村村民詹先生不禁直摇头:“一靠近河水就有臭味,连井水也不能吃,只能用来冲厕所。”他从水井里压上来的水看起来亮晶晶,但记者靠近一闻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放置一会就会变黄。 水,成了当地一种紧缺物质。“去年一段时间,8天才来一次自来水,现在4天来一次,我们一家3口,一次要储备两吨水。”詹先生说,村里自来水3 元多一吨,比潮阳城区里贵两元左右。 彭少麟认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不能再以GDP论英雄,应该将环境质量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才能根治污染问题。同时,可以考虑建立环境基金,对练江进行修复。 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霍霞及其团队对贵屿污染情况跟踪多年,其研究结果显示,练江环境激素(PBDEs)含量超过香港地区河流的10倍~1000 倍。 在发表于《环境研究》杂志中的一篇论文中,霍霞及其同事比较了贵屿154名儿童与124名对照组儿童的血铅和血镉水平。对照组的数据来自一个没有从事电子垃圾处理的小镇陈店。他们发现,来自贵屿的那组儿童70.8%血铅水平处于铅中毒的程度,而来自陈店的这个数字只有38.7%。贵屿儿童的血镉水平也比陈店儿童高,两组的比例分别是20.1%和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