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首次写入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了国家对“工匠”这一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对“工匠精神”的大力支持。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将99%提升到99.99%。很多国内企业就倒在这近乎极致的最后一个百分点上。从电饭煲、马桶盖到指甲钳,我们的市场供应链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产品,但缺少激发人们购买的兴奋点。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供给侧出了问题,是“工匠精神”的流失。
五一节期间,央视那组“8双手”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无论是钳工胡双钱、管延安、捞纸工周东红、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还是焊接工张冬伟、高凤林、研磨师宁允展、顾秋亮,八个人、八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将一件事、一个产品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几千年来它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多多益善的“工匠”,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如果身怀绝技的“工匠”能成为众人眼里的标杆,“工匠精神”能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坚守,哪会有千里迢迢到国外“狂买”马桶盖、电饭煲等“怪象”存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