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与中国平安[微博](36.39,0.71,1.99%)结束10年“恋情”之后,汇丰会抛售手中持有的哪一个中资金融企业股权?这次卷入传言的是中国第二大城商行——上海银行。汇丰目前未对此消息发表评论。 本报讯(记者 刘新宇)昨日有消息称,包括出售平安和上海银行股权事宜,汇丰都与相关方接近达成最终协议,上海银行的买家将会是联合体,交易金额将超过50亿元。汇丰拒绝就此消息发表评论,但就强调汇丰中国策略没有改变。 “这主要还是汇丰自身策略调整导致的。”一位广州本地券商的分析师对记者分析指出,中国的金融企业已是汇丰全球收缩中的最后一波减持对象,“这反映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资金融企业的状况在汇丰看来还是相当较好的,只是迫于无奈”。 汇丰于去年公布将在全球裁员3万人,从而节省35亿美元的成本。汇丰总裁欧智华在今年中报发布会上表示,从其时起至2013年,汇丰还将继续裁员2.5万人。 除了裁员,汇丰还将业务进行大规模削减。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7月31日,汇丰以10亿美元向美国尼亚加拉第一金融集团出售旗下位于纽约州的195家主营零售业务的支行,并关闭另外13家支行。 2011年8月,汇丰将其在美国的信用卡及零售商户业务出售给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oration,作价327亿美元。 粗略统计,今年以来,汇丰控股已剥离或关闭逾40项资产。上述资产基本集中在欧美地区,汇丰高层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出坚定“看多”中国市场的态度。 不过这种情况近期发生了变化。本月20日,汇丰发布公告称有潜在客户询问股权事宜,而平安亦表示将密切关注相关进展事宜,汇丰抛售平安H股被正式摆上议程。作为掌握着15.6%平安股权的汇丰,此次撤离,坊间议论纷纷。 更令外界关注的是,除了平安,汇丰在内地的投资还有交通银行(4.25,0.02,0.47%)、上海银行、北京汇丰保险以及汇丰晋信基金[微博],这些企业会否成为汇丰下一个“瘦身”的目标? 分析师观点 中资银行股基本面暂无大碍 业界开始浮现这种担忧,在抛售平安消息传出之后,市场又开始关注汇丰是否会抛售交通银行。 虽然汇丰否认了出售交行的传言,在给本报记者的回复中强调了“我们将继续与长期的战略伙伴交行保持合作,包括协助交行的客户‘走出去’和我们的海外客户进入中国市场”,但外界猜测汇丰“看多”中国的策略是否已经发生调整。 最新的例证是,除交通银行外,上海银行亦被卷入抛售传闻。消息言之凿凿地表示此次交易“上海银行的买家将会是联合体,除了早有意向的上海银行股东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银投资)以外,还有可能引入外资PE。该交易金额超过50亿元”。 汇丰方面仅表示“不予评论”,并未给出否认的态度,消息似乎并非空穴来风。消息称,涉及中国的股权出售将使汇丰按照《巴塞尔协议III》计算的核心一级资本比率超过10%,解决汇丰的后顾之忧。而汇丰所持的上海银行股份账面价值几乎翻了10倍。 外界说法颇多,汇丰亚太区新闻发言人利尚智则对本报记者强调,汇丰的中国策略没有改变。汇丰将继续投入并拓展在内地的业务和运营,包括增设新的服务网点和拓展位于广州的后台环球营运中心。 银行证券分析师董思毅认为,中资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股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除非中国经济出现大幅度滑坡,银行坏账比例大幅增加,不然中资银行的业绩仍被看好。 新闻背景 中资银行股遭减持 虽然中资银行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近期国际投资机构却在香港市场频繁减持中资银行。 境外投资者的减持行为被坚定“看多”银行股的史玉柱[微博]炮轰,他高唱银行基本面无碍。史玉柱还将国际投行联手做空流程公之于众。 与境外机构减持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汇金频繁出手增持银行股稳定市场信心。10月11日,中央汇金公告增持四大行,动用资金约2亿元。最新的消息称,QFII尤其是新获批的QFII正在坚定地抄底银行股,已持续一个“零折价”买入银行股。 新闻链接 恒生银行:暂无售兴业股份计划 本报讯 (记者李震)汇丰控股出售中国平安股份后又传言将出售上海银行股权,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压力下,商业银行必须上调资本金比率,以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恒生银行作为兴业银行(12.58,0.02,0.16%)的第二大股东,是否会向汇丰“学习”? 昨日,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关燕萍回应称,“恒生与兴业银行的合作很愉快,合作的空间很多,暂时没有任何出售兴业股份的计划。恒生作为一家稳健的香港银行,《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能满足的。” 在今年外围环境不明朗、国内也有一些压力的情况下,关燕萍称恒生中国三季报依然表现不错。“一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讲,跟去年相比,我们的收入有明显增长,相对来说恒生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平稳的增长。二是不良贷款率略微增长,但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和监管水平。” 今年6月份以来,央行两次不对称的降息拉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幕,使得银行净息差收窄,银行间竞争加剧。恒生中国常务副行长林伟中表示,市场利率化对银行的影响是深远的,而这也是未来银行进行改革的大趋势。 关燕萍认为,因为运营模式和客户群体不一样,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不大。净息差收窄使得银行成本压力凸显,但市场里面依然有机会。从银行方面来看,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应对息差收窄带来的压力。一是增加量;二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多下功夫,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三是控制不良贷款率。 恒生银行珠海支行昨日开业,今年以来恒生共有7家银行网点开业,关燕萍表示,广东未来将成为恒生重点发展方向,恒生在广东的发展速度将高于全国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