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信息
采购信息
招商信息
资讯信息
首页 > 热门资讯 > 财经资讯 > 香港金管局连续十度出手打击热钱空前未必绝后

香港金管局连续十度出手打击热钱空前未必绝后

11-19减速机信息网

  2012年10月20日傍晚,太平山顶徐徐下来的缆车如往常一样俯瞰着香港的万家灯火。逐渐降临的夜幕,让山脚下中环国际金融中心的灯火显得格外明亮。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南国秋夜,数小时之前,位于国际金融中心2期55楼的香港金管局在连续观察4日之后,终于开始在1美元对7 .75港币的强方兑换保证线上大举买入美元。这是自2009年12月8日以后,香港金管局三年来首次被迫入市干预港汇,全港震动。   “要知道香港是个自由市场,而联系汇率制度则为市场基准,到了要金管局出手平抑汇率的地步,不管是何种情况均意味着市场重大的趋势性变化,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金融机构高层对南都记者称。   但实际上,美元贬值阴影早在10月16日就已经令美元对港币即期汇率跌破7 .75,且在此后十多天的时间内牢牢封死在强方兑换线附近。为了捍卫联汇制度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金管局亦在此后的十四日内连续十度出手,共计投放322亿港元买入42亿美元以平抑港元升值压力。   香港这一次是幸运的,2009年资金大举回港的一幕并没有重演。在金管局最后一次买入港元之后,美元贬值的预期开始随着外围美元指数的回升而迅速消散。截至11月16日,美元对港元汇率已经从10月31日最低点的7 .7485回升至7 .7521。   港元升值连续躁动   香港金融市场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实际早在10月16日美元对港元即期汇率盘中已经跌破7.75的强方兑换线。“那天最低的时候是7.7499,但由于市场有成交,金管局并没有出手干预。17号汇率没有突破强方保证,但18、19号两天美元的抛盘很厉害,盘中都突破了7.75的强方保证。结果20号金管局就开始入市买美元了。”一家港资银行外汇交易员对南都记者表示。   已知的数据显示,10月20日香港金管局共入市买入6.03亿港元,在当日美元对港元汇率最低探至7.7494的情况下,收盘强行拉回至7.7503。但是市场看空美元的情绪依然强烈。仅隔两天之后,金管局于23日再度出手,并在两天之内分3次向市场注入约97亿港元资金,总算将美元对港元汇率重新拉回7.75以上。   市场人士称,10月24日金管局结束第4次入市干预之后,市场信心曾经一度好转。南都记者亦注意到,25日在金管局未入市购美元的情况下,美元对港元即期汇率依然收在7.7501。但是在此后的多个交易日中,美元抛盘再度袭来,10月29日美元对港元汇率收盘价位7.7498,已经在7.75的强方保证线之下。   这一次,香港金管局再也没有犹豫。从10月30日直到11月2日,香港金管局在4天时间里分6次向市场注入178.39亿港元,买入23亿多的美元。其中11月1日金管局更是三度出手,当日向市场抛出74亿港元。而在次日,也即11月2日金管局更是一次性向市场抛出50 .38亿港元,总算将两周以来港元汇率只升不跌的冲动给摁了下去。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这段时间里美元对港元汇率曾经在10月31日触及7.7485的最低水平,但经过金管局的连续干预,美元对港元最终在11月2日收盘时重新站上7.75的强方保证线。   瑞穗证劵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向南都记者分析认为,虽然在联汇制度的下,金管局向市场投放港币是被动的,但是如此密集的投放也向市场释放了很明确的信号——— 金管局不会放弃联汇制度,也不会容许港元升值。所以即便在10月31日港元升值预期这么强烈的情况下,金管局连续出手注入港元后市场情绪基本上就稳定下来了。   一周以后的11月9日,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书面回复南都记者采访时亦强调了港府对联系汇率制度的力挺态度。“香港毋须亦不会改变联系汇率制度。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评估联系汇率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结论是香港作为一个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系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增长主要由境外因素推动,在此经济结构下,固定汇率制度较浮动汇率制度更符合香港的长远利益。”陈德霖称。   本港资金转囤港币   实际上,直到金管局结束十次入市干预港汇之举,市场对于港元汇率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升值依然感到不解———究竟是谁在香港市场抛售美元抢购港币?   市场的第一反应是热钱,这在逻辑上合情合理。自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将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也即Q E3之后,整个东亚圈内的经济体都在担忧从太平洋(5.45,0.00,0.00%)彼岸拍岸而来的美元资金。   南都记者亦注意到,自2008年11月起至2009年12月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元对港元汇率亦曾长期处于7.75的强方保证线附近。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大量在港公司纷纷召回海外投资资产,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受到美联储Q E1的影响。   “伯南克当时果断采取了量化宽松,购买已经陷入破产边缘的房地美和房利美价值6000亿美元的债券。而由于市场仍然处于恐慌之中,这些新增的流动性纷纷流向新兴市场规避风险,进而造成像香港这些状况尚好的地方持续不断有资金进来。”上海某大型券商策略部门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   有趣的是,2008-2009年底的时间窗口,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为主要推动力的香港市场依旧活力四射。陈德霖在给南都记者的书面答复中亦坦承这一状况。他说,2009年全年港元汇价长期贴近和触动强方兑换线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2009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资活动频繁,吸引大量全球资金进入香港市场。因此,个人及企业以至香港银行本身都对港元的需求大幅增加”。   但在今年,港股市场的清冷场面显然不能与2009年的火爆同日而语。更有甚者,在2009年支撑港股市场集资额领跑全球的中国内地企业,也在此后几年陷入经济增长震荡反复的泥潭之中。在可以观测到的数据中,由于港股市场低迷不振,整个2011年本港资金外流的迹象反而非常明显。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外汇市场的整体趋势是在抛售港元,然后拿着美元溜之大吉。   金管局此后提供的数据证明,近期净流入香港的资金仅有40多亿美元。“根据金管局的数据,近期流入香港的资金固然跟Q E3有关联,但整体的量应该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就是香港市场现在的投资前景,跟2009年当时的情况很不一样,当时市场认为内地市场还是抗跌,但现在看来问题也有不少,很多银行在香港的再融资不也一拖再拖吗?投资者的信心还是有明显变化的。”广州某大型券商银行业研究员称。   既然外来资金不是美元抛盘主力,那导致港元汇率屡次触及强方兑换线的核心动力是什么呢?金管局给出的解释也出奇地简单———美元贬值导致本港资金弃美元而囤港币。   陈德霖称,今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恶化,香港本地的银团贷款市场出现萎缩。由于在银行很难借到贷款,香港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规模开始急剧攀升,且集中在利率水平较低的外币债券之中。金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香港公司发行外币债券总额达207亿美元(约合1600亿港元),相当于2011年的3倍。   “主要是年初美元的利率降下来了,公司用美元发债成本比较低。现在Libor美元1年期利率只有0 .8595%,比年初最高的1.1304%还下行接近一半。可想而知,如果美元汇率突然出现下跌,这些资金出于避险需求也会大量抛售美元。”前述某港资银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称。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9月1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Q E 3之后,美元对港元汇率次日毫无悬念出现大跌。当日美元兑港元汇率从开盘7.7545直接跳水至7.7504,下挫近40个基点,直逼7.75的强方兑换保证线。而在此后,美元对港元汇率经过半月左右调整回升之后,在10月5日再度出现杀跌局面,并由此拉开市场恐慌性抛售美元的开始。   但是,幸好随着外围市场美元走强,美元对港币汇率在10月31日一度击穿7.75的强方保证线触及7.7485低点后开始连续反弹,大量在港美元的抛盘才及时刹住脚步。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11月2日起美元对港元汇率始终保持在7.75以上,并于11月16日突破7.7520,香港外汇市场美元贬值的预期才基本消失殆尽。   金管局十连击空前未必绝后   尽管抛售美元的主力并非境外流入资金,但香港市场普通投资者的预期自今年以来显然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在旅游行业从业多年,热衷于投资地产的黄生无疑是个典型案例。“不要说等Q E 3了,早在半年前香港楼市就已经开始升了。按照现在的行情,未来肯定还有空间。”他对南都记者很肯定地说。黄生告诉记者,他每月养楼加养家开销在8万港币以上,但仍然希望能够再有机会投资房地产。   黄生的想法或许能够代表很多香港普通市民的心态。据南都记者了解,香港楼市今年2月起开始出现强劲反弹,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彼时也已明确警告当局关注地产泡沫风险。据曾彼时撰文提供的数据,3月份送交土地注册处登记的住宅物业买卖合约共有11400宗,是2010年11月以来最高;4月的整体楼价较2011年12月累计上升8%,相比1997年的高峰更高出13%。   强劲的反弹势头甚至带动了大批内地投资者赴港购房。理由也很简单,2011年起中国内地市场实施了极为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但在香港一切都很自由。“我们不少私人银行客户今年初也都有意到香港投资地产,一是内地限购,二是香港的按揭成本更低,而且在目前全球流动性普遍过剩的情况下,这种小型开放经济体的房地产价格持续向上几乎是肯定的。”招商银行(9.96,0.00,0.00%)私人银行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   星展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对香港楼市的看法更为特别。他对南都记者表示,对很多买不起的人来说,香港的房价升了很多,觉得不能接受,甚至包括他本人亦如此认为。“可是我不能说这个是泡沫。泡沫是指贷款买楼,可现在许多人买楼不用按揭。”梁兆基说,“另外楼市确实存在需求,在   过去的五年里,香港没有好好地解决土地供应问题,很多的结构性问题在同一时空发生,利率又这么低,所以导致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楼价飙升。”   然而,为了抵御资产泡沫过剩带来的潜在风险,香港政府在地产市场的干预几乎和金管局的干预港汇完全合拍。自10月27日起,香港政府大幅提高了房屋交易印花税税率———购入半年内转手,税率从15%升至20%;半年至一年转手,从10%升至15%;一年至三年,则从5%至10%;平均每档提升5%。除此之外,香港政府还特别针对非本地居民在港购房征收15%的特别税。   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投资者们买入豪宅的热情。就在香港政府推出楼市调控重税政策半个月后,香港太古地产新近出售的一套公寓单位面积价格就再度创下73万港元的新高。   但是,同样明显的情况是,在楼市新政推出之后,香港二手楼成交量似乎瞬间被打入低谷。而在观望情绪逐渐高涨之时,亦有大行悄然调低了对未来香港楼市的预测——— 花旗环球个人银行服务销售网络及抵押信贷业务总监林智不久前即称,预计未来3至6个月本港楼价可能有3%至4%跌幅。   房地产市场的不可捉摸,与恒生指数的跌宕起伏似乎也能相互印证。港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在2011年10月4日触及近两年以来低点16170 .35点之后至今仍然维持上涨势头。在9月份以后,港股市场上涨势头更加猛烈。巧合的是,在11月2日金管局最后一次出手干预港元汇率的当天,恒生指数报收22149 .7点,创下年内高点纪录。然而就在此后,也就是从11月2日至16日短短的两周时间里,恒生指数从22149.7点一路下挫至21098.41点,跌势汹汹。   很显然,不管是资金弃美元而抢港币,抑或是香港市场今年以来楼、股双升的格局,其背后的始作俑者当均为逐利资金。而眼下的关键问题,则是所有开放市场都必须警惕的一点——— 资金何时会转向?   这亦是香港金管局密切关心的问题。金管局11月12日向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坦承,未来资金流向难以预测,欧元区债务问题和美国财政悬崖等持续不明朗因素可随时使市场情绪突然转变,引发资金流向逆转,导致汇率和利率出现较大的波动。   这或许意味着,11月2日金管局最后一次入市干预,不会也不可能是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