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南农校园,掀起了一股“林毅夫”旋风,当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走进迎接110周年华诞的南农校园,立即引来了众多师生的追捧。在讲座中,林毅夫指出,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美国的50%。 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美国一半 简单的寒暄之后,林毅夫表示,2008年,全球再次爆发继1998年来更为猛烈的经济危机。而这一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与日本在1951年、韩国在1977年及台湾在1975年的水平相当。其中,日本1951-1971年的年均GDP增长是9.2%,韩国1977-1997年的年均GDP增长为7.6%,台湾1975-1995年的年均GDP增长则是8.3%。 林毅夫说,考虑到这些经济体的类似经验和中国1979年以来的发展战略,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仍具有以8%增长20年的潜力。“如果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美国的50%。” 收入差距扩大抑制消费 林毅夫说,长期以来,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GDP年均9.9%的增长速度和16.3%的年均贸易增长。但中国的成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其中就包括收入差距的扩大,部分原因是基于相关行业的垄断。 林毅夫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所有的资源都属于国家,如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资本密集,为了扶持他们,政府给予垄断地位。这就导致会出现大量财富往大型企业和富人手中集中,造成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近日,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发布,该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基尼系数为0.275,而2010年已达到0.438。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在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 林毅夫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国内消费和导致中国的贸易失衡。“穷人赚的钱绝大多数是用来消费的,但富人的消费倾向会略低,他们往往会把财富用来储蓄、投资,如果把财富往富人的手中转移的话,会导致储蓄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低,目前中国的家庭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企业的储蓄也占20%的比重。” 林毅夫指出,消费能力降低,会导致国内市场的吸收能力降低,更多的资金流向国外。而这种失衡会一直存在,直到中国完成市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