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信息
采购信息
招商信息
资讯信息
首页 > 热门资讯 > 财经资讯 > 外资银行年中大考中国区业绩依旧被忌讳

外资银行年中大考中国区业绩依旧被忌讳

08-13减速机信息网

  曾几何时,外资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中国市场。“狼来了”一度成为外资行的代名词,市场为之恐慌,中资行冷气倒吸。   时光荏苒,5年的时光如驹过隙。外资行在中国业绩如何,是否盈利,一直是业内关心的话题。   “并不是所有的外资行都盈利。但零售银行业务,可以说没有一家是绝对性赚钱的,只不过是企业银行的利润覆盖了零售的损失而已。”一家大型外资行的行长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母公司大行地位难撼动   尽管外资行“家丑不敢外扬”,但其母公司多数为海外上市公司,到了期限,中期业绩报告还得给外界一个交代,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外资大行中,只有花旗尚未透露。从这些“交代”中发现,外资行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如以往的强势,但中国区依然是他们的“强势”利润来源。   汇丰表示,该集团实际基准的除税前利润下跌3%至106亿美元,实际基准的收入上升4%,增长主要来自香港、亚太其它地区和拉丁美洲等增长较快的地区,香港和亚太其它地区的除税前利润上升13亿美元,占全球除税前利润总额近三分之二。   相对于汇丰银行上半年净利较去年同期下降8.4%的表现,多数外资行上半年的业绩则可圈可点。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东亚银行集团上半年除税后的综合溢利达30.37亿港元,较2011年同期27.57亿港元增加10.1%。其中,可归属于集团股东溢利港币29.8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数字上升10.2%。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两项溢利数字均为东亚银行集团之新高纪录。   渣打集团公布2012年上半年业绩表示,收入上升9%至95.1亿美元,税前盈利上升9%至39.5亿美元。   利润增速明显的还有华侨银行。2012年上半年华侨银行取得了14.8亿新币的净利润成绩,比2011年同期的12.5亿新币增长了18.4%。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这样的成绩源于强健的利息收入的净增长、手续费、交易和投资以及大东方控股的保险收入。   而星展银行在2012年上半年纯利也再创新高,达17.4亿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3%。由于产品和分销能力提升、资产负债状况稳健以及贯彻执行策略,支持业务持续增长,上半年总收入首次突破40亿新元。资本回报率由去年的11.4%上升至11.9%。   以上数据显示,国际大行、区域性银行的身份在2012年上半年仍未调转。但是,其业绩增长率不约而同地在走下坡路。   中国区业绩依旧被忌讳   零售银行不盈利、私人银行巨亏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跑马圈地的代价就是零售银行投入太大,每个零售网点的投资期为2-3年,这也是零售为何一直未能盈利的原因所在。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大部分外资行总体业绩能实现收支平衡,是因为企业银行贡献了120%以上的利润,恰巧弥补了零售银行录得的损失。”一家在外资行的高层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   往年,提及中国区的业绩,外资行便以“报表由母行统一制定,子行不另做统计”为由拒绝。可谁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外界的质疑声从未停止:中国区的业绩自己不知道,还偏要其他区的来调查吗?   时至今年,尽管只是蜻蜓点水,少数几家外资行已经开始慢慢直视并透露,但也仅限于年度业绩报告。   几家外资行2011年的年报分别显示,汇丰去年在中国内地的税前利润为36.8亿美元。渣打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增加17%至8.25亿美元,盈利增长一倍至2.2亿美元。恒生中国除税前溢利为4.82亿港元、星展净利润也首次超越5亿元人民币。华侨也呈现飞跃增长,税前利润约为4.5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超过3倍,净利首次突破亿元,约为3.4亿元人民币,利润创五年里之最。   而2012年上半年,对于中国区业绩的描述,外资行则显得颇为寒碜。只有东亚和渣打提出了中国区的业绩。   其中,渣打上半年报告显示,在中国的收入增长了22%,没有地方债敞口,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敞口也很低。借助渣打在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网络资源,集团业务也受益于整个大中华区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由于两岸三地经贸往来的贡献,整个大中华区入账的收入增长了56%。   内地业务占比下降:东亚银行   8月2日,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在香港发布中报,称该行上半年有33%的税前利润来自中国内地,低于去年同期的36%。   数据显示,2011年底,东亚中国税后利润较2010年增加60%至18.4亿元,占东亚银行税后利润的42%。这次发布的33%的利润占比,相比2011年底,该行今年上半年内地业务的贡献率,已然下降约9个百分点。   另外,2012年上半年,东亚银行中国的不良率也从0.06%上升至0.17%。东亚银行副总裁李文斌认为,这不是中国系统性问题,该比率在内地仍可接受,且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未来会采取更小心应对措施。   提及以上现象的原因,东亚将其主要归结为中国经济的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发布的消息,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这个数字同时也创下了三年来中国经济的最低增速。   “众所周知,进入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都在放缓,金融业利润下降也是在市场的预料之中。可利润占比不是具体数字,这边增那边减。占比的缩减可以视为东亚银行对内地业务的依赖程度降低了。”一位研究银行多年的资深分析师表示。   去年,东亚银行曾经提出争取在3-5年内实现内地业务对集团盈利贡献占比达50%。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如果以现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东亚的宏伟目标未必能如期实现。如果未来市场好转,提早实现也不无可能。   见微知著。可以说,东亚中国是整个外资行在中国的缩影。   外资行逆势加大中国业务   越挫越勇。   2007年至今,国内经济有低谷也有高潮,越来越多的外资行在国内开路搭桥。   2011年世界经济放缓趋势渐现,外资行对国内的投入,除了恒生银行只开了一家网点外,其他外资行依然逆势加大投入。   去年12月,东亚银行中国的网点数量达到100家,今年又先后在长沙、昆明布局分行,宁波分行也已获批筹建。截至今年7月30日,东亚银行在内地网点数量达109个,在外资行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汇丰的121个,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   如果要说2011年后发力最猛的,莫过于花旗。2011年年增12个零售网点,则成为花旗中国的网点布局有史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截至今年8月8日,花旗在华已经录得50家网点。今年已经新增5个,下半年有计划再增加5个。   花旗银行消费金融业务亚太区主管乔纳森去年此时亦表示,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将消费金融业务的客户人数增加一倍至200万人,并将在未来三年内把中国的分支机构增加两倍达到约100家。   而外界争议不断的渣打,丝毫没影响其在在国内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2年8月8日,全国网点数量已达到90家,其中除了在成都等原有城市增设支行外,还新进入了昆山、佛山、济南以及长沙等城市。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渣打还计划下半年在中国增开10个新的网点,从而在明年业绩报告时达到100家网点。   加速布局的结果是成本上升较大,零售业务依旧处于亏损状态,但其他业务表现尚可,上半年,受益于整个大中华区的贸易和投资往来,渣打在中国的收入增长了22%。高端客户群的活跃客户人数在今年上半年增长了31%。所以,“渣打中国总体经营情况是盈利的”。   负面缠身的渣打   渣打致使客户理财产品亏损而遭投诉的消息从未间断过。随着年中业绩报告的面世,一则“渣打银行上半年内地业务亏损扩至6000万港元”的消息风靡报端。   就在这则消息尚未水落石出之时,渣打在美国又面临严厉指控。美国纽约州银行监管当局指控渣打银行为伊朗洗钱2500亿美元。   不过对于前者,渣打回应称,集团连续第十年取得上半年盈利新高。其中,收入95.1亿美元,税前盈利39.5亿美元,上升幅度均为9%。   并且声明表示,尽管中国内地经历了经济放缓的情况,但渣打中国内地的业务仍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渣打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增长了22%,没有地方债敞口,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敞口也很低。集团正在增加对基础结构、新分行网点和技术方面的投资来构建存款集聚网络。   至于“亏损6000万港元”事件中涉及的个人银行业务,声明中提及,下半年渣打集团计划在中国增开10个新的网点,从而在明年业绩报告时达到100家网点。由于两岸三地经贸往来的贡献,整个大中华区入账的收入增长了56%。   无风不起浪。那么这亏损6000万港元的数字是如何得来的呢?   “半年报上没有这个数字,也没有公布中国区盈利的数字,这个数字是记者自己算出来的。他把企业银行的投入加上零售银行录得的损失加在一起,通过美元兑港元(7.7565,-0.0004,-0.01%)的汇率换算,就得出来这个数字。其实,企业银行和零售银行的利润加起来不一定是整个银行的利润收入。渣打还直接控股世茂地产、旅程控股、平安保险等多家公司,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区利润的一部分。”渣打中国负责外宣的相关人士回应道。   的确,渣打银行的半年报中,理财周报记者并未看到渣打内地业务亏损6000万港元的说法。不过外资行在国内的业务鲜有赚钱的案例,却是比比皆是。   “随着一年比一年投入力度的加大,零售银行的亏损越来越明显,有些银行的企业业务的利润刚好能覆盖零售的损失,有些还不能覆盖,覆盖了的少之又少。”一位外资行的高层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以2011年的汇丰中国为例,汇丰去年在中国内地的税前利润为36.8亿美元。但是这36.8亿美元里面,除了汇丰银行本身业务的收入外,含有的还有汇丰控股交行、上海银行的股权收益、汇丰晋信、汇丰人寿等多家公司的收入。   缘何又是渣打?   众所周知,外资行入华时间短,前两年忙于跑马圈地,收支本来就不平衡。不过,为何渣打屡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渣打近年爆出的负面消息太多,光理财产品致使客户亏损案件被爆出来的都不下10回。加之国内银行业绩不透明,更增加了外界对渣打的怀疑。”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理财周报记者查阅了渣打最新的业绩报告,该报告显示,上半年,该集团经营收入为95.11亿美元,同比增长9%,是10年来增速最慢的一次;净利润为28.06亿美元,同比上涨12%。   “上半年,受益于整个大中华区的贸易和投资往来,渣打在中国的收入增长了22%,借助渣打在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网络资源,集团业务也受益于整个大中华区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由于两岸三地经贸往来的贡献,整个大中华区入账的收入增长了56%。”   而上述内容是业绩报告中提到国内贡献的主要内容。   虽然,在最新的报告中并未提到中国区盈利与否,但是2011年的年报中,渣打透露,渣打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增加17%至8.25亿美元,盈利增长一倍至2.2亿美元,当然,这个数字承载的东西太多,并不能因此断定盈利与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渣打,仍在乐此不疲地布局在华业务。   有利可图或许是对此举最合适的解释。   渣打集团执行董事兼亚洲区行政总裁白承睿表示,今年上半年,渣打在中国内地收入上涨22%,其中在零售业务和对公业务部分,收入上涨比例分别为15%和25%。对公业务中,集团与其他国家的往来业务收入一年内增长了56%。中国内地银行市场如此迅猛的商机,渣打自然不会放过。   “渣打在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国网点数量已达到90家。下半年集团计划在中国增开10个新的网点,从而在明年业绩报告时达到100家网点。”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兼董事会常务副主席林清德进一步说出了在华的扩张计划。   林清德表示,“2012年上半年,渣打一如既往地为中国客户提供创新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非贸易通道、国内虚拟集中现金管理方案、黄金现货延期业务、智衡家庭财富管理系统等。未来渣打将继续对中国业务的投资、强化业务能力并且培养本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