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于周一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进行了7天期逆回购、28天和91天正回购询量。”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鉴于本周逆回购到期再创新高,央行是否恢复正回购交易取决于资金面情况和交易商需求。而市场更愿意将央行的这种行为理解为是降准的前兆,但也有部分人士认为这是央行出于平滑资金到下半年的需要。 上周三,央行也曾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进行了上述三项询量,不过最终询而未发。 “央行昨日再次进行正回购询量,表明公开市场操作恢复正回购交易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上述交易员分析称,在本周大量逆回购到期的压力下,央行需要采取更多手段来调节流动性,而下半年正回购到期量很少,如果现在不恢复正回购,下半年的公开市场操作将更加被动,维持资金面相对稳定的成本就要增加很多。 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虽然市场降准预期越来越高,但央行始终采用逆回购来补充短期流动性,这种手段只能应一时之需,如果要满足稳增长的需要,就需要降准这样的实质性措施来补充流动性。 决策层及央行的报告均让市场增强了对降准的预期。温家宝总理在四川调研时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切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央行也强调,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下一阶段,要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适时调整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参数,加强各类工具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机配合,增强政策实施的灵活性。 影响当下及今后资金面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16日,Shibor利率及回购定盘利率各品种均全线小幅回落,显示资金面仍处于相对平稳状态。6月末,金融机构冲量半年末存款,并于本月5日上缴大量存款准备金,但随着存款的回落,15日例行时点则需向银行等退回部分准备金,但因恰逢周日,资金退回推迟在昨日进行。这是影响资金面的一个有利因素。 但影响资金面的不利因素则很多。比如7月通常财政存款高峰月份,下半月资金压力降明显增大;本周公开市场将有2050亿元逆回购到期;银行机构将面临着上千亿元的分红派息压力;三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处于低位。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下,资金面将持续承压。 而逆回购只是解了金融机构的燃眉之急,对市场流动性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上周由于逆回购到期的影响,央行被动回笼资金400亿元,结束了连续5周净投放的格局。 今年以来央行共开展了两轮逆回购操作,在逆回购结束之后,央行紧接着就宣布降准。在本轮(第三轮)逆回购结束之后,市场普遍预期之后也将迎来央行宣布降准的消息。上一次降准为5月18日。 市场人士认为,恢复正回购操作可为央行后续公开市场操作腾挪出更大的空间,但在资金面并未根本改观且没有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央行不会贸然恢复正回购,接连两次的询量只是投石问路(即便今日重启正回购也只是象征意义的)。同时,央行出于优化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存在降准的必要。 但以兴业银行(12.33,0.07,0.57%)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为代表的一些专家看来,如果央行有意通过正、逆回购建立新的指标利率走廊,那么,只有维持一个相对略紧的流动性状态,才能使逆回购常态化,才能够使逆回购操作有规律地出现,并逐步建立起其基准性。如此一来,逆回购就未必总是下调准备金率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