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漏水了,电梯停摆了,面对这些发生在小区里的烦心事,市民常常会想到自己当初购房时缴纳的房屋维修基金。 在武汉,这笔基金的总金额已经逾60亿元,然而市民申请这笔经费时却常常由希望到失望。因为,想申请到这笔经费确实有些难。 65亿元维修基金使用率仅1.19% 在武汉市,购买新房时,市民需按购房款一定比例缴纳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也称“房屋维修基金”)。这笔资金将专用于缴费业主所属房屋屋顶、外墙等共用部位,及供电、供水等共用设施、设备,在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工程。 来自武汉市房管局的数据显示,武汉市从2000年起开始征收房屋公共维修基金,个人缴纳比例为房款的2%,截至今年7月31日,包含利息在内已累计交存65.12亿元,但市民共计申请使用了7748万元,使用率仅1.19%。 武汉市蔡甸区大洋彼岸小区G2栋461号的住户胡泉芝婆婆就为房屋维修头疼不已,她儿子儿媳所购的大洋彼岸小区位于蔡甸区大集街,共有G1、G2、G3三栋,G2栋有24户。胡婆婆儿子的新房2004年装修后投入使用,2009年房子出现大面积漏水,一下大雨家里就开始“涨水”,地板泡涨翘起来了,床脚烂了,柜子霉了。儿子媳妇根本住不下去,当年6月就搬到临近的汉阳区租房子住,房子空了3年都发霉了。多年来,儿子媳妇的新房被泡坏,胡泉芝通过物业和社区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一直没有结果。 记者通过她所在小区的物业部门了解到,由于胡婆婆所在G2栋24户至今只有13户缴纳了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导致该栋楼维修基金缴存不足,同时维修基金使用需通过缴款业主们集体协商,可这13户有很多都不在小区居住,留的电话都是空号,因此难以按规定申报使用房屋维修基金。 维修基金申报难 在武汉市房管局,记者咨询相关工作人员得知,依据《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和《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这笔维修金归全体业主所有,使用时需严格执行申请受理、察勘、成本核算、分摊到户情况公示、业主签名、维修、验收、结算等流程。欲使用公共维修基金,须经范围内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业主、且总人数2/3以上业主表决同意。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市民申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仅维修某一单元或某一栋楼的公共设施,只需该单元或该栋楼同意的业主条件达到2/3要求即可,若维修小区全体业主共有公共设施,则需要达到小区内全部业主数量的2/3标准。 房管部门表示,目前维修基金申报的难点很多时候就卡在这个三分之二上,例如前述胡婆婆所在的小区,由于她所住单元楼入住率都未达到2/3,因而完全没有办法申报。同在她小区里的G1栋也出现过漏水情况,但该栋28户有18户缴纳了维修资金,维修资金余额也有6万多元,经过正常程序后,2011年6月即利用维修基金修复。 据了解,除开入住率低这一因素,一些业主认为出现故障的公共设施与自家生活关系不大,不愿动用自己的钱去维修的这种利益心理,导致不愿签字同意的情况也是申报难以依规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市房管部门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主管人士介绍,依据《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和《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维修基金提取必须由业主委员会提出申请,近年来,为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矛盾,让维修基金能及时发挥作用,武汉市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细则为房屋维修资金“松绑”,如维修资金使用审批权限下放各区房管局,缩短办事时限和环节等,方便维修资金使用。同时,该市房管部门还规定房屋应急维修的几类情况,对冰冻雪灾造成房屋损坏及危险房屋等情况,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维修资金申请程序。 房管部门担忧以后基金不够用 采访时,这位主管人士表示,有鉴于此,坊间认为的维修基金“休眠”其实有误读之嫌。房屋维修基金更大的作用应当是房屋的“养老金”,实际上,每一栋房屋建造后都有一段保修期。在武汉市,房屋保修期最短只有6个月,最长有5年。这段保修期相当于楼房的“青年期”,身体健康强壮,少有问题,且由开发商负责维修保养。当房屋到了其“老年期”,房屋不断出现问题,也就到了动用这笔维修资金的时候。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武汉商品房维修资金申请使用量明显增加:2010年,全市各个小区共计动用资金1570万元;2011年,动用2837万元;今年上半年,动用资金1712万元。随着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小区共用的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今后维修资金使用支出将呈几何式增长。近年来,房屋维修基金支出的数额越来越大,房管部门担忧,武汉维修资金即将逐步进入使用井喷期,目前已有的金额未必能应付自如。 记者查阅国内其他城市的维修基金情况发现,这位主管人士所言非虚,各地几乎都有大额的维修基金被市民称为处于“休眠”状态,而近年来发生的维修支出也在逐步增大。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尚重生副教授认为,维修基金闲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不是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在申报中规定必须一定数量业主同意的出发点是好的,维护了全体业主的共同权益。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业主自治实际状况的不规范、不完善,反而成了正当利用维修基金的瓶颈,这应当引发管理者深思,如何在社会管理上改革创新,真正让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为管理小区的实际上的主导力量,不让全国上千亿的资金躺在那里“睡大觉”,避免这一严重浪费社会资源的情况,已经成了当下刻不容缓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