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南航空姐被打事件”之后,“中国网事”微博的粉丝数量由8月底的20万,数天之内逼近150万。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称,中国网事的诞生,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报道迟缓而不迅速,表面而不深刻、分散而不集中的状态。 中国网事 创建于2010年8月 新华社总编室创意策划组项目 人员编制4-6人,除了这些固定人员外,该栏目还从各地分社借调分社副总编和分社记者过来值班。借调的方式除了能够加强该栏目与分社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曾经借调过来的记者基本上都能成为该栏目的骨干记者,也能很快掌握中国网事的稿件要求。 【 四个系列 】 ◆ 感动系列,定位于感动网友的人物和事件; ◆ 调查系列,突出网络特色深入挖掘分析网上热点事件; ◆ 核实系列,第一时间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核实与澄清; ◆ 盘点系列,每日就网络关注热点和重点进行盘点和分析。 【 栏目优势 】 ◆ 它的核心成员年龄都不大,都是中青年,整天都在网络上,对互联网非常熟悉。 ◆ 机制非常灵活,给它写稿的新华社记者遍布全国甚至全球范围。 ◆ 拥有从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多个客户端,全媒体覆盖还是非常到位的。 早报记者 陈良飞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注定属于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 8月31日晚间,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发生三天后,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公布网传这一事件初步调查结果,结果认定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未殴打空姐。不过,这份“越秀区版真相”与此前相关当事人描述的情况有所出入。 就在当晚,新华社中国网事官方微博以“e哥有话说”发表评论称,在自媒体时代,即使有些“神仙”能让一些人“沉默”,也总会有勇夫敢于摸一摸“老虎屁股”。 自这条微博开始,从8月31日深夜,一直持续到9月2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线上线下联动,微博征集线索,记者采访目击者,配发相关微评论,披露部分采访内容,预告稿件及目击者录音发布时间,发布稿件,以及后续追问,完成了一次舆论监督的全过程,相关总微博数超过了20条,引发持续热议。 在最后发布的中国网事稿件中,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则通过采访目击者发布了“新华社版真相”,这一版本与广州方面的表述存有较大差异。随后,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华社广东快讯微博分别对广州越秀区官方发出“真相三问”。 与中国网事同步,新华社各下属单位官方微博新华广东快讯、新华欧洲、新华吉林聚焦也积极转发或撰写相关信息。同属中央媒体的人民日报微博、人民网以及众多新闻媒体也同步跟进。 在新华社持续四天的密集追踪中,事件当事人方大国已于9月2日停职检查,接受组织进一步处理。 也是从8月31日深夜起,众多网友开始将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与之前引发热议的同属中央媒体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相提并论,还有网友精准地统计出该栏目的微博最高峰的时候“每秒钟新增5个粉丝”。 在长期关注社交媒体的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名誉会长闵大洪看来,不能简单地把这些中央媒体在社交媒体上的新动作仅仅看成是人民日报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出现的变化,当成试验田性质,“而应该是人民日报、新华社整体战略转型中展现出来的某一方面”。 知名舆情研究学者、武汉大学教授沈阳则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央媒体坚持目前正确的新媒体运营方向,未来能够在全局舆论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由微博博文构建的网络形象也容易受到网友的围观,网友既关注新闻,也关注人民系和新华系面对新媒体的新姿态。”沈阳说。 “谁会想到是这两个微博” 昨天上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其个人微博上感叹:“一年前,谁会想到今天大家最关注讨论的两个媒体微博会是@人民日报 和@新华社中国网事 。”言语之间,颇有几分感慨。 人民日报微博在今年7月22日北京暴雨之夜上线,“随即刮起一阵微博小旋风”。据沈阳团队的统计,人民日报微博粉丝数每日以四位数递增,日均微博总转发数1万以上,总评论数3600条。 9月2日晚上,开博43天后,人民日报微博粉丝突破100万人。当天深夜,人民日报微博在其最受欢迎的栏目“你好,明天”中立志要“做一个诚实的微博,不骄矜、不浮夸,以敬畏之心守护事实真相”,要“做一个负责的微博,不盲目、不媚俗,以虔诚之心呵护发展进步”。 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则在2010年8月5日上线,起初不温不火,粉丝数稳步增加,在今年8月底时粉丝数已经超过了20万。经过持续关注南航空姐被打事件,该微博的粉丝数已逼近150万,数天之内飙升100多万。 在多位关注这两个微博的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还是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组,有颇多相似之处。 沈阳刚刚在上个月参加了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的两周年生日会。在沈阳看来,这个栏目拥有这些优势:第一,它的核心成员年龄都不大,都是中青年,整天都在网络上,对互联网非常熟悉。第二,机制非常灵活,给它写稿的新华社记者遍布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其三,中国网事拥有从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客户端,全媒体覆盖还是非常到位的。 此次南航空姐被打事件中,以中国网事栏目文章发出的《目击者讲述“南航空姐被打事件”细节》一文的作者叶前即为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身份发稿。 据早报记者了解,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作为新华社总编室创意策划组的一个项目,创建于2010年8月,隶属于新华社总编室,人员编制4-6人,也有变化,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重大社会热点事件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新闻上。除了这些固定人员外,该栏目还从各地分社借调分社副总编和分社记者过来值班。 一位熟悉新华社中国网事的业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这一机制比较灵活,也只有像新华社这样的大通讯社具有这样的实力。“借调的方式除了能够加强该栏目与分社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曾经借调过来的记者基本上都能成为该栏目的骨干记者,也能很快掌握中国网事的稿件要求。”该人士说,这样灵活的机制没有新华社高层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网事是新华社战略转型的产物,是实施战略布局的一步好棋、高棋,其创办的意义远大于通常一家媒体策划推出的一个新闻报道栏目。”闵大洪说。 在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看来,中国网事的诞生,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报道迟缓而不迅速,表面而不深刻、分散而不集中的状态。 与新华社中国网事类似,人民日报微博也具有社内其他部门不具备的机制优势。组成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的成员由来自国内名校的一群年轻人组成,人民日报评论部和各地记者也参与到现场信息和微评论的撰写工作中来,“举全报社之力办好微博”。 在沈阳看来,除了特殊的运行机制,这两个栏目运作者的媒体理念也值得关注。“社交媒体具有哪些特点呢?以分享带有情感色彩的信息传播为主,讲究速度并且要求与网友互动频繁,能够迅速整合各方消息。” 沈阳说,包括人民日报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等栏目对于信息的发布策略、话语策略以及新媒体培训都非常重视,也经常咨询各界的意见,它们的运营能力非常强。 “南航空姐被打事件” 在此次南航空姐被打事件舆情发酵过程中,网友之所以充分肯定新华社中国网事的行为,也缘于其对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坚持。 很多时候,一则舆情的发酵与回应的过程恰似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在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8月31日晚上,广州越秀区委宣传部发布了官方的初步调查结果。沈阳分析,从舆情角度说,这一结果发布后,如果没有新华社中国网事的强势介入,南航空姐被打事件沉淀下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中国网事的突破口是一个外国留学生,这说明在中央媒体没有介入的时候,国内爆料人会觉得出来说话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央媒体介入以后,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对事态进行梳理,有利于传统媒体牢牢地把握网络话语权,避免个案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丧失。”沈阳说,“事实上,在此次事件上,新华社提供了多种声音,让围观的网友来判断事实的真相,是非常有助于中央媒体公信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提升民众对于抵制社会各种不良现象的信心。 闵大洪认为,以前,大家对于包括中央媒体在内的主流新闻媒体有更高的期待,但过去主流媒体在很多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上没有完全实现大家的期待。 “现在社交媒体时代到了,网络监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碰到了南航空姐被打的事情,仅有网络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当然需要主流新闻媒体的及时介入。”闵大洪说,“没有主流新闻媒体的介入,只靠网友在微博上发帖,这个问题很难得到好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网事这一次做得不错。” 沈阳说,中央级媒体介入到热点事件舆论监督当中来也是它们的一个责任。“地方媒体必然还是有一定的地域属性,而微博时代,各地的意见领袖积极介入,形成全国的联动网络,地域性事件进入微博舆论场容易演变成全国性事件。”沈阳认为,“中央媒体一旦介入之后,能够从更高的层面进行舆论监督,跨越地方和部门格局,进一步在舆论场地域话题全国化浪潮中掌握主动权。” 在事件发生后的第6天,这一社会瞩目事件终于以当事人方大国的停职检查,有了重要进展。 “天然的意见领袖” 在闵大洪看来,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新华社在社交媒体上的最新动作当然可以视为中央主流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进而抢占社交媒体舆论高地的努力。 多年前,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就已经注意到,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网络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时对人民群众的口头舆论和网络舆情了解得不够及时,反应也比较迟钝。”南振中认为,对人民群众的口头舆论和网络舆情“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实际上是一种“政治麻痹症”和“新闻麻痹症”。 近年来,“打通两个舆论场”的说法更多地出现在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高层的表述当中,更被确定为中央媒体整体转型的战略目标。 沈阳认为,“打通两个舆论场”不仅仅在于打通体制内、体制外舆论场,也在于打通新、旧媒体舆论场,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技术问题。“在微博兴起之前,中央媒体对于网络舆情的反应在一两天时间,在微博的秒互动时代这样的反应速度已经远远不够了,要以小时级的速度来回应了。”沈阳说,“中国网事的反应速度提速,也可以看做两年来中国网事的网络积淀的自然进化。” 在近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中,普通网友真正感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的影响力、信息的传播能力、舆论监督潜力,而在以前他们没有感受得这么明显。 “实际上,与市场化媒体相比,中央媒体在政策、人才、媒体地位上都具有优势地位,在社交媒体舆论场中,它们应该是天然的意见领袖,只要它们愿意,体制内媒体大有可为。”沈阳说,“当然如果对真相播报不到位,也很容易沦为意见标靶,需要从国家利益、政府形象、社会公信等角度切入,进一步履行舆论监督的媒体责任和权利,把握社会稳定和改良的均衡点,积极参与构筑展示网络真实民意,坚持说真话、人话,学会说网话,才不会被边缘化。 沈阳还认为,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相继发力之后,包括其他中央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跟进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传统媒体在社交舆论场中缺位,将造成其他账号形成单边话语权,“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壮大,微博用户新浪和腾讯加起来超过8亿,也必然会使得传统媒体在社交媒体上必须跟进。” “打通两个舆论场” 不仅仅在于打通体制内、体制外舆论场,也在于打通新、旧媒体舆论场,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