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量近30亿张的中国银联希望在手机支付领域抢进更多的市场。 4月24日,中国银联与UC浏览器共同宣布,银联手机支付服务在UC手机浏览器上线。银联卡持卡人使用该浏览器的“缴费易”应用时,可通过内嵌的银联“手机支付”直接付款,不需要注册任何第三方账号。 “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其实从2003年就开始了,我们会保持开放的合作,以后陆续还会有一些新产品推出。”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单长胜4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手机移动支付已经经历了短信支付、WAP支付等几代的技术发展,之前由于流程繁琐以及网络条件等原因,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并不算高,完成大额支付也有困难。在过去十年中,更多的是电信运营商在主导手机移动支付市场。 “我们在等一个恰当的时机出来。”单长胜认为,现在正是银联发展新一代移动支付的正确时机。他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用户群体日渐成熟、网络环境进入3G、移动电商的发展都到了一个恰当的阶段。 据记者了解,现在银联已经开始在移动支付涉及的各个领域,包括浏览器、客户端以及近场支付方面进行全面布局。 全面渗透移动互联网 中国银联于2002年3月正式成立。单长胜表示,银联成立之初就看到了移动支付的趋势,但是直到10年之后的今天才推出手机浏览器支付的产品,是因为对技术以及用户支付行为改变的综合考虑。 “前几年我们用手机上网的时候,在这上面做电子商务是很难想象的。”单长胜说,现在已经具备这个条件,相应配套产品推出和整个大环境密切相关。 从用户群来看,在银行卡用户方面,全球银联卡发卡量超过29亿张。而在手机用户方面,今年年初的统计数据是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10亿。 目前国内手机的普及率大大高于PC,银联卡的普及率也大大高于其他网上支付账户。在银联和UC双方看来,这是促成他们达成合作的大背景。单长胜表示,银联之所以选择UC作为第一家合作伙伴,是因为“浏览器平台应用最多的是UC”。 不过记者了解到,双方的合作也并不排他。这也意味着,未来银联可以和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签署合作,把自己的支付方案接入其中。“银联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现在在运营方面也是开放的,欢迎各个不同层面的产品和银联合作。”单长胜说。 UC董事长俞永福也表示,之前可能有企业搞过预装排他,但是从结果来看,“排他只能影响事情发展的进度,而不能影响最终结果。”在他看来,移动支付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随时、随地”,任何能满足这两大需求的产品都有其市场价值。 在手机支付领域,银联除了与UC这样的浏览器厂商合作,在客户端,以及近场支付方面都在加速扩张。比如在手机客户端方面,京东商城、麦包包、欧飞数码等商户都已经上线银联支付服务。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介绍说,银联手机支付是银联全力打造的移动支付综合解决方案,面向不同的应用平台形态,发展出基于智能卡的银联手机客户端、安全控件等系列产品,全面支持移动互联网商户的接入。 据悉,该业务正逐步覆盖Android、iOS、Symbian、Windows Phone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支持超过100家银行发行的银联借记卡或银联信用卡。另据记者了解,中国银联为了吸引更多的商户支持银联手机支付通道,在费率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近场支付标准战 无论是通过浏览器还是手机客户端,都是移动支付的其中一个领域——即“远程支付”。事实上,广义的移动支付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部分。 在远程支付领域,银联的主要竞争者是比较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支付宝在去年就和UC达成了在手机浏览器方面的支付合作。在这一领域,银联希望通过银行卡覆盖的广泛性以及便捷性来赢回市场。 而在近场支付模式中(即通过NFC等手段“刷手机”完成支付),电信运营商、银行、终端厂商、芯片厂商和软件厂商等都会参与其中。在过去的几年中,具有主导能力的电信运营商在近场支付方面的投入更大。 早在2009年,三大运营商的手机支付业务就进入了试点商用阶段。比如中国移动在 2009年11月就正式推出了RFID-SIM卡,可以在星巴克等店铺以及世博场馆内刷手机消费;联通则宣布与复旦微电子合作,通过定制机或者贴卡等方式实现手机消费。 但是,标准无法统一,一度是近场支付不能大规模推进的难点。之前中移动主推2.4G标准,其在上海、湖南等地的试点中都是采用2.4G标准。而银联则力挺13.56M的标准,在POS机改造中都是采用这一频率。 记者了解到,目前虽然最终的近场支付国标尚未出台,但业界普遍认为银联标准会最终胜出。事实上,银联也正在加快POS机的改造进度以全面支持刷手机功能。但中国银联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移动近场支付的瓶颈还是在于支持的手机终端太少。”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相比,还是后者的比例更大,他希望更多NFC功能手机的普及能带动近场支付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