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就在2012年电信日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之际,远在法国Sophia Antipolis(索菲亚科技园)的各大互联网公司正聚集在一起再次讨论下一代互联网的网页标准HTML5。 这个原本由Opera和火狐推出的标准早在2003年就已经推出,但直到2008年时才被W3C国际组织定名为HTML5,由于它强化了Web 网页的表现性能,并追加了本地数据库等Web 应用的功能,现在HTML5已经成为各大公司无法忽视的下一代互联网标准。在中国,腾讯、百度、 UCWEB,奇虎360、遨游甚至中移动等公司都已经加入了相应的小组,试图参与着游戏规则的制定。 HTML5之所以受到厂商如此重视,一个很大原因是由于其跨平台开发特性,开发者不需要在基于安卓、微软和苹果IOS 的不同平台重复开发,也不需要针对安卓纷繁复杂的亚平台进行适配,尤其是在中国,目前可数的安卓亚平台就有200多个。 此外,用户也不需要再受频繁升级之苦。HTML5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该标准所使用的技术必须都是开放的,不得有专利,以免未来HTML5被某个公司所左右。因此Opera捐献了CSS,谷歌则捐出视频格式 WebM。 显然,这样一个全球化网络标准无法由小公司来推动——Opera和火狐努力引入了巨头公司——微软、Google和苹果,他们的用户群广、用户数庞大,巨头参与进来才能使一个标准真正推广。但大公司实力雄厚的同时却也让事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在苹果和Adobe之间首先爆发了一个“小插曲”。2010年4月,乔布斯宣布苹果不支持Flash。 事实上,在与苹果反目之前,Flash一直是占据主导的网页技术,当时在网络上占75%份额的视频是Flash动画,它依赖浏览器中的 Flash插件。但乔布斯首先质疑的就是Flash“封闭”,Adobe对Flash的专利拥有——众所周知,Adobe是一家靠收许可费盈利的公司。 这一轮较量Adobe彻底败北,尽管苹果曾是该公司第一家大客户。同样,网络世界也并不觉得因为没有用Flash而损失精彩。而且游戏公司为了不失去苹果上的Flash用户,专门为苹果的产品开发了游戏。 而到目前为止,HTML5的大部分协议中的子协议99%可以说已经敲定,处于打磨、完善阶段。独独视频格式一项——HTML5试图让用户打开网页时直接展现视频,而不需要再安装插件。但在默认使用哪种视频格式上,巨头们僵持不下。 目前HTML5讨论的视频格式分为两大阵营,WebM阵营和MPEG阵营,前者的支持者是火狐、Opera和谷歌,后者的支持者是苹果。微软则两者都支持。 谷歌不支持MPEG的理由是,该格式的核心是H.264,持有权为机构所拥有,商业化的产品有可能涉及到专利费,这违背了HTML5所有技术均需开放的原则。当然,一个它未曾强调的原因是,Google旗下Youtube的HTML5版网站采用的都是WebM格式,一旦HTML5采用了 MPEG,Youtube就需要将其网站上所有视频进行格式转码。 苹果则坚持MPEG格式,苹果本身是MPEG集团的成员,以及还有一个没有说出口的原因则是,这家公司是一个客户端产品的“死忠”,而 HTML5的应用、游戏网页化趋势将让用户离开客户端。有人曾经分析认为这将在未来几年内削去苹果30%的利润,因为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自由访问和玩游戏,苹果利益系统的封闭性也就被打破了。 而事实是,苹果越支持HTML5,苹果的设备未来就可能卖得越好——到目前为止,硬件设备还是苹果利润来源的大头,但苹果始终没有在视频格式上让步,也许在给自己找一个解决客户端被替代的缓冲时间?当然,苹果利益系统的封闭性确实让许多公司头痛,但苹果的用户又是大家都喜爱的付费群体。 现在HTML5已经不再局限于网页标准的概念,“HTML5”已经成了涵盖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一个统称。这个标准在2011年5月进入 “last call”,让W3C内部和外部的专家审查,预计HTML5会在2014年正式成为“推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