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市场获得一系列刺激措施的年份里,中国的风电行业弃风规模却正在扩大。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11月15日对本报记者称,中国去年弃风100亿-150亿千瓦时,今年情况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还在不断恶化,预计可能在200亿-250亿千瓦时之间,甚至还可能超过300亿千瓦时。 “接下来就要研究风电的事。”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同一天对本报记者说。在刺激中国光伏市场扩容的过程中,国家能源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刘琦表示,推进风电发展的措施将很快推出,但他并未透露具体内容。 李俊峰对本报记者称,风电行业遇到的问题与光伏行业完全不同,后者是缺少市场,而前者的困境则是风电难以消纳造成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设风电外送通道。 风电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力 在刺激中国光伏市场扩容的过程中,国家能源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刘琦表示,推进风电发展的措施将很快推出,但他并未透露具体内容。 中国“弃风”现象已存在多年,但其不断恶化已经开始对中国风电的健康发展形成威胁。李俊峰将之称为,中国风电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刘琦在出席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时称,中国目前风电并网装机规模世界第一,但有一些地方存在弃风现象,反映出传统能源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还不能完全适应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需要,加快风电发展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束缚。他表示,中国将加强电力系统建设,扩大配置风能资源的范围,建立更大区域的电力市场,推动风电在更大的电力市场中消纳。 “风电接入不是最大的挑战,接入的速度比装机(增速)要快一些。”李俊峰说,“当务之急是解决消纳问题。” 他对本报记者称,风电外送通道的建设滞后是风电消纳难的主要原因。而解决之道并不在于出台新政策,也不在于电网公司的积极性,而在于政府部门的协调。“解决好通道的建设,消纳就不是问题了。不一定要特高压,50万伏的线路也可以。”他对本报记者说。 尽管如此,刘琦仍表示,今年中国风电发电量到年底将达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中国六七个省全年的用电。风电已经在中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中国风电这些年发展比较快,势头也比较好,虽然发展中遇到些问题,但都是阶段性的,未来的前景比较好。 对于消纳问题,李俊峰认为需要2-3年的时间来解决,届时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风电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电力。”刘琦对本报记者说,“除了火电、水电,就是风电,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电力能取代风电第三的地位。” 风企谋“质变” 由于风电投资在今年下滑,中国风机制造企业的处境并不让人乐观。 华锐风电三季报显示,其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36.34亿元,同比下滑56.68%。从单季度来看,其三季度仅实现收入5.48亿元,同比下滑82.12%,净利润为-0.28亿元。金风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4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0.39亿元;第三季度营收24.6亿元,净利润为-0.32亿元。 李俊峰表示,中国的风电开发商投资的积极性仍很高,而国家能源局为了控制风电发展节奏,收紧了项目审批,这让风电投资额有所下降。 “中国风电进入到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阶段,每年保持1600万-1800万的发展水平,占全球风电总装机1/3以上。”李俊峰说,“风机制造商要认识到中国风电发展所处的阶段,不要盲目扩张,要在质量、稳定性、发电量上下功夫。” 遭受“前期扩展步伐太大”指责的华锐风电,也在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华锐风电副董事长陶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正在精简流程、加强管理,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 “研发投入还要有基本保障,我们仍在坚持5MW、6MW、10MW风机的研发。”陶刚对本报记者说,“这是为产业恢复性发展做准备。” 李俊峰表示,今年风机制造商亏损严重,但会很快得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