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对未来物价上行风险也需关注。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灵活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促进经济和价格总水平稳定。”《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并未提及利率手段。 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报告称,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物价走势,报告认为,物价涨幅总体保持回落态势,但并不稳定,对未来物价上行风险也需关注。当前国内总需求处于合理区间,货币条件较为适宜,外部经济环境和流动性条件相对稳定,总体看有利于稳定物价总水平。 当前经济增长与物价之间的匹配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物价对需求扩张的反应较之前更为敏感。在刘易斯拐点逐步到来、国内劳动力供给趋紧的大背景下,劳动较为密集的农产品(6.69,0.00,0.00%)、服务业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仍存在趋势性的上涨动力。一旦需求扩张,潜在的涨价动力就可能重新显现。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2011年下半年物价回落是多种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物价形势有所缓和,前期部分被抑制的商品价格可能再次上涨。虽然短期内CPI同比涨幅有可能继续保持趋缓态势,但这也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因此需更多关注季节调整后的CPI环比涨幅。 报告称,总体来看,目前经济增长、就业相对平稳,国际收支继续趋向平衡,物价相对处于不稳定回落状态,对经济回升较为敏感,宜保持住目前较为均衡的经济运行状态。更好地平衡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善供给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费用、改善收入分配。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从中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拓展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在空间。 报告称,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研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途径,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改进央行外汇操作方式。 报告明确提出“降低干预频率”,增加灵活性,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 报告还显示,3月末,货币乘数为3.95,比上年末高0.16,货币扩张能力仍然较强。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2%。其中,农村信用社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