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到会人数再创新高,但因外部需求疲软,5日落幕的第111届广交会成交额出现2009年春交会以来的首次下滑,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表示,面对外需不振、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贸易摩擦等影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普遍较大。 据刘建军介绍,截至5日14时,本届广交会累计到会采购商210831人,比上届同期增长0.17%,比第109届同期增长1.16%,再创新高。 目前,亚洲、欧洲和美洲仍是采购商的主要来源地,其次是非洲和大洋洲。本届广交会上,来自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采购商均比上届明显增长,中国传统的出口市场——亚洲和欧洲的采购商人数则下降,欧洲降幅甚至达到11.15%,到会38125人,希腊客商更是下降超过四成。 刘建军表示,俄罗斯、印度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到会人数都增长了10%以上,显示出较大的提升空间。 亚洲地区采购商数量有升有降,中国香港和日本客源均下滑。刘建军称,在广交会举办的同期,香港也有类似展会,因此分流了部分客商。另有客商为节约采购成本,没有通过香港代理商来内地采购;日本则是因为没有完全摆脱去年地震的影响,欧债危机更加剧了其经济低迷。 此外受地缘政治影响,伊朗、叙利亚的采购商人数也有较大降幅,其中伊朗由以往的五六千降至现在的一两千。而利比亚、也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趋稳,到会人数大增,利比亚从之前的几十人增至上千人。 本届广交会虽不缺人气,但成交情况却难言乐观——除出口成交下降外,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了86.3%,长单仅占13.7%,“表明采购商下单谨慎,国内企业担心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也不敢接长单。”刘建军说。 刘建军认为,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的主要特点是欧美市场成交继续下降,新兴市场明显增长。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成交金额下降5.6%;受美国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美国市场成交金额下降8.1%;但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成交增长4.1%,非洲国家成交增长13.5%,“这一变化表明我们开拓新兴市场的成效逐渐显现。” 尽管如此,由于欧债危机影响仍在,主要消费市场需求不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和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很多采购商“看得多,问得多,下单成交少”。 除大环境不好外,刘建军认为,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加剧,中国生产成本优势渐失,一些价格低的大单开始转向其他劳动密集型国家;而光伏、通讯等高科技产业受到发达国家的挤压;一些国家开始“再工业化”进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导致了成交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