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信息
采购信息
招商信息
资讯信息
首页 > 热门资讯 > 财经资讯 > 油企暴利税上调引利益博弈高成本开采吃子孙饭

油企暴利税上调引利益博弈高成本开采吃子孙饭

01-26减速机信息网

  1月23日,中石油总经理周吉平宣布,2012年该公司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达2.78亿吨,同比增长2.8%,其中国内产量达到1.1033亿吨。创1998年以来新高。   这一产量也使得中石油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公司,其原油产量仅次于沙特阿美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超过了埃克森美孚、壳牌等知名跨国石油公司(IOC)。   但产量提高的同时,油价成本同样高企。“青海油田原油单桶开采成本已达55美元,而大庆、胜利等其他老油田也达到了30至40美元/桶”,1月22日,中石油某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样高的成本,IOC是决不会去开采的。”   中国油企“吃子孙饭”、国内高成本开采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然而在“石油战略安全立足国内”口号下,国内油企开采热情却不断高涨。近几年,建设新疆大庆(塔里木油田)、建设西部大庆(长庆油田)、建设海上大庆(中海油)等口号不断见诸媒体。   与此同时,油企们又开始要求政府提高石油特别收益金(即“暴利税”)的起征点。高成本的开采已经触动到它们的利益,有的油田在缴纳暴利税后,将可能出现亏损。   “其实中国完全没必要这样,”有沙特阿美驻华管理人员指出,“美国页岩气革命后,在中东产油国心目中,中国市场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它们急需中国填补美国留下的需求。”   据其介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过去两个月,沙特方面大幅削减了本国每天70万桶的产量日。如果中国决定增大进口量,那么以沙特、伊拉克等国的产能,随时可以满足中国的新增需求。   不过,中国政府似乎并不打算改变高成本开采的现状。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2015年以前要将中国石油(9.00,-0.04,-0.44%)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1%,并要求企业全力提高国内产量。同一天,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也表示,公司计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外油气作业产量将占全国油气需求量的60%,国内油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   1月10日,中国石化(6.85,-0.07,-1.01%)协会透露,已向主管部门建议差别化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并建议将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从55美元/桶上调至70美元/桶。   暴利税似乎成为石油企业利润的决定因素。但石油企业宁可以高成本、高产量、忽视效率的追求自给率的背后,并不只有战略安全一个原因。   成本畸高   增产稳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对老油田的挖潜,以高成本“吃子孙饭”   “暴利税”设立初衷是通过税收方式调控垄断行业的高利润,将生产原油企业的溢价收益收归国家财政,再通过补贴等方式救助受油价影响较大的行业。   2006年3月26日,中国开始征收“暴利税”,最初起征点为40美元/桶。随后2011年11月1日起,暴利税的起征点由40美元上调至55美元。   这意味着油价超过55美元/桶时,油企就需开始缴纳暴利税:油价为55-60美元/桶时,按20%上缴;60-65美元/桶时,税率提高到25%;65-70美元/桶时,税率为30%;70-75美元/桶时为35%;75美元/桶以上时为40%。   不断增高的油价使得中国油企缴纳的“暴利税”暴增。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石化上缴暴利税376亿元,同比增长90%;中海油上缴319.82亿元,同比增长80.6%;中石油更缴纳了1024.58亿元,同比增长99.8%。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2011年国际油价较2010年有了巨大涨幅”,上述中石油高层说:“也幸亏这样,中石油等才确保了旗下所有油田都未发生亏损,如果当年油价在50美元以下,西部一些老油田的报表将相当难看。”   但事实上,暴利税并非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主因。   上述中石油高层介绍,近20年来,中国石油地质勘探并未取得特别重大的突破,因此包括中石油在内的三大石油央企增产稳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对老油田的挖潜,“在同一地层中,采用更先进办法驱油,以提高采收率;同时,在同一区块的更深地层中,寻找新的蕴藏”。   在新疆塔里木油田,很多油井都在地下5000米以下,有的甚至超过7000米。这种深度下的地热情况、地壳坚硬程度较2000米恶劣很多。不但对钻井作业的技术规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油管等相关装备也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质量指标。这无疑大大推升了国内石油开采成本。   “井深加大,不但钻井成本大幅提高,而且对钻井钢管等也要求极高。2000年前后,我们甚至不得不进口大量日韩钢管,因为国产钢管到2000米之下就软得跟面条一样。”当地中石油官员无奈地说。   在陕西长庆油田,副总经理李安琪说:“要实现5000万吨/年油气当量,需要5万口油井和1万口气井,(成本)比大庆要高得多。”   然而,高成本开采并不影响各油田的开采计划。不论塔里木油田还是长庆油田,其管理层都在中石油总部的支持下,积极筹划如何实现年产量超5000万吨的计划,长庆油田甚至期望能将自己的产量提升至5750万吨/年以上,这是早年大庆油田创造的中国单产纪录。   “美国为了环境,规定东海岸12海里内禁止开采石油;日本更是大量进口石油回填地下,以备未来需求;而中国却在高成本的‘吃子孙饭’。”上述沙特阿美人士说。   上有暴利税,下有高成本,这正是国内石油企业面临的现状。   然而,中石油等却认为,保卫石油战略安全应立足国内,这是中央提出的方针,并非公司执意高成本开采。   NOC觊觎   美国页岩气革命后,中国成为中东产油国的争夺对象   1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1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了2.7102亿吨,较上年同比增长6.8%。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尤其在美国页岩气革命后,地位更显重要。”上述沙特阿美人士肯定地说。   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开采商,也是沙特最主要的国家石油公司(NOC)。   公司资料显示,沙特拥有全球原油总储量的1/5,达到近2600亿桶。它不但拥有1000万桶/日的正常原油产能,还额外拥有200万桶/日的后备产能。当油价高企时,它会启动部分或全部的后备产能,来抑制油价;当油价下滑时,它又会迅速削减产能,以稳定油价。   更重要的是,受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产油国不但石油储量丰富,而且开采成本很低,有些地区甚至只有2-3美元/桶,这使得它们在全球石油市场中拥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巨大产能与低成本开采都让沙特阿美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占尽优势,而对于中国,其渗透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已开启。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沙特阿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中化及珠海振戎等中国主要原油进口商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还联合埃克森美孚,共同与中石化合资组建了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覆盖炼油化工与成品油销售整条产业链的中外合资企业。   “沙特阿美是不是对开拓中国市场做出了承诺,我们回答‘是’;是不是中国最可靠的原油供应商,我们回答‘是’;是否有意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原油供给,我们的回答仍然‘是’;是不是期待在中国获得更大发展,回答还是‘是’。从这一连串的肯定回答中,你就可以衡量出中国对于我们的重要性。”2008年时任沙特阿美总裁的朱马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丝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渴望。   2009年,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全面成功,沙特阿美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进攻,对于国民收入主要来自石油出口的沙特来说,中国越来越重要了。   此前,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0年美国有望超过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而OPEC也指出,页岩油将明显削弱欧佩克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到2035年美国石油日进口量将不到200万桶,比当前水平低了近四分之三。   2012年11月14日,沙特阿美宣布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全资子公司“阿美亚洲”,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日本和韩国市场的经营。   失去美国市场,中东各国,特别是沙特阿美寻找新买家的急迫心情可想而知,为此它们甚至愿意给予亚洲买家更好的采购待遇,不但更充分地满足中国等地的市场需求,而且“还可能放弃坚持数十年的亚洲溢价,给予中国长期买家更加优惠的价格”。   进口障碍?   提高石油进口量,并不一定会影响国际油价   “我认为中国如果贸然提高石油进口量,将会大大加剧国际油价的波动。”息旺能源分析师李莉也不同意中国主动降低国内产量。   在她看来,目前全球石油贸易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产油国并没有足够多的后备产能承接中国的新增需求。如果中国突然每年增加几千万吨的进口量国际炒家们势必借此在国际油市上兴风作浪,将油价再次推上历史新高。   “伊拉克和伊朗等国一直说自己产量将如何高,但其产能却始终因为各种因素未能实现达产;沙特剩余产能200万桶/天,这已是全球石油供应最后的供给安全保障,中国怎么还敢再加大进口量啊。”李莉说。   不过这一说法显然没有考虑到美国。上述中石油高层介绍,目前美国在西海岸和比邻墨西哥湾的地区已掀起了页岩油的开发热潮,仅2012年这两个地区的页岩油产量就达到了1500万吨。随着页岩油开发的进一步推广,当地页岩油产量的提升还有广阔的空间。   1月16日,BP公布的能源展望年报证实了这种说法。   BP预计,北美仅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到2030年可增至约500万桶/日。这可能导致OPEC不得不削减产量,“如此将产生大约600万桶/日的闲置产能,如果页岩油产量提高出现大幅增长,那么影响将更大。”BP首席经济学家鲁尔说。   OPEC闲置石油产能上次超过600万桶/日是在2002年2月,当时美国原油基准指标WIT均价不到21美元/桶。   更重要的是,如果石油进口量提升是在中国与产油国协商后达成的协议,那这种进口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也许将更加微弱。   “我认为,如果与相关产油国达成长期供油协议,那么即便每年增加千万吨级进口量,也不会对国际市场的供需产生大的影响。”石油进出口贸易专家、广州华泰兴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曦林肯定地说。   据了解,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一个石油进口国,日本石油企业很早就通过长期协议的模式与产油国签署石油供应合同安排,这种安排既包括产油国对日本的原油供应价格公式,还包括日本企业在油轮运输过程中的利益安排,从而将油价波动风险降低到对日本影响的最小程度。   “中国企业还缺乏对期货、期权、现货市场的认识,更欠缺对一揽子石油供应协议的宏观把控。但它们学习很快,相信只要愿意,将能很快成熟起来。”有跨国油企高管坦言。   外汇换石油   “我们还是要确保国内稳产增产,出于什么目的,很难言明。”   其实,国内经济学界早有将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换为石油储备的呼声,却迟迟未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回应。   2013年1月10日,中国央行发布数据称,截至2012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00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   在美日欧等国纷纷提出货币宽松政策时,成为最大债权国绝非利好,中国的债权随时可能因他国的货币宽松而大幅缩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缩减中国本土产量,加大进口呢?油在地下,又跑不掉的。”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层不解。   他认为,目前国内石油开采成本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更较中东产油国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全球油价基本都围绕WTI、北海布伦特及迪拜等若干个标杆油价波动,虽然扩大进口并不会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但是通过主动降低国内产量,就可以更进一步优化国内的炼油化工格局,甚至可以为增强石油定价话语权的中国影响力创造更好的外部空间。“OPEC现在急着找买家,正是中国获得更有利谈判地位的好时机,为何不加以利用”。   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油企和中央政府的国家战略储备库已经迅速启动各种预案,开始抢购国际原油。   从33美元直至60-70美元/桶,位于舟山、宁波等地的四个国家战略储备库迅速完成了采购计划。中石化等原油进口商也在国际期货和现货市场上完成了多个交易价格的锁定,从而大幅降低了它们在其后一年的采购成本。   “可我们还是要确保国内的稳产和增产,出于什么目的,恐怕就很难言明了。”上述中石化技术研究员高层说。   据了解,在石油央企中,提升产量除了对企业负责人拥有重大的意义外,还牵涉到地方税收、员工就业、相关装备制造企业的生存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这些石油央企从未考虑过主动降低国内产量,即便在国内产量增长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油量和生产成本都已变成无法改变的参数,因为只有不惜成本维持高产才有可能满足各方利益。利润率不再是第一位追求的目标,油企想要保住利润,恐怕也只有寄希望于调整暴利税这一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