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0日起,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4天最大波幅接近1%的跌停下限,创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以来的新低。种种迹象显示,在经济基本面无改善的背景下,国内资本外流的情况仍在持续,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高峰期。 “近期不断有客户希望将资产转移至海外,”诺亚财富首席研发官连凯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他手中的客户向他透露更愿意配置一些避险资产:比如美国房产等,而种种迹象显示国内资金正加速外流。 七成企业延迟结汇造成美元短缺 “银行告诉我们购汇手续基本完备,但美元到账要延后,”在东莞做了多年进出口生意的王锡宇最近有点烦,为了进口一批红酒,7月中旬他开始多次往返各大银行购入美元。以往合作顺畅的银行忽然加长了审批时间,好不容易完成审批,银行却告诉他美元资金到户时间可能要延后。“这种情况在国家放松外汇管制后就非常少见,难道银行也缺美元?”王锡宇颇有不解。 早在今年6月中上旬,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就显示全球面临美元短缺的问题,该报告表示,各国央行正以2004年以来最快的步伐重组外汇储备,大手买入美元。全球央行已经购入了4.8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但各国私人银行和企业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预计这些私人机构需要仍增持两万亿美元资产,这一缺口远高于2008年的4000亿美元。 中国企业对美元同样情有独钟,“能留的尽量留了,我们甚至希望全部都不结汇”。奥康鞋业国际贸易部分管出口的负责人李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国外私人机构不同,中国由于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美元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美元资产集中在进出口贸易公司手中。 “从三四月开始我们就尽量把外汇留在手中,”与奥康鞋业采取同样外汇策略的东莞家宝制衣董事长刘长福表示,其实当时人民币兑美元还是一直处于上涨势头,三四月间甚至走出7连阳的态势,但人民币汇率远期市场却走势反复,不时有连续走低的状况。“财务顾问建议我们中止远期锁定汇率的订单,并延长结汇时间,”刘长福告诉记者。以往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国内的进出口企业通常会在收到外汇结款时,第一时间结汇。但现阶段持有外汇的企业正不断增多。 “以往很多客户在签下订单后,会马上在银行办理远期结汇,以此来锁定结汇价格,并保证收益。但现在这类型的结汇模式越来越少,几乎比年初少了70%,”一位国有银行国际结算部的人士表示。7月24日,国家外管局公布的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结售汇逆差达35亿美元,这是4月出现逆差后再度出现大额结售汇逆差。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05亿美元,远期售汇212亿美元,远期净售汇107亿美元,这显示未来企业或者个人持有美元会更多。 另一方面,外管局的数据显示,企业境内外汇存款快速上升。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增幅接近60%。持有外币的企业纯粹在坐等美元升值吗? 7月20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开始大幅波动,这是今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1%后的首次,而且在其后的连续四个交易日中,最大波幅都接近这一跌停线。截止到7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下跌317个基点。 与此同时,由于欧债危机的蔓延和全球经济的低迷,导致避险资金纷纷流入美元市场,推动美元指数走高,美元不断升值。7月24日,美元指数突破高点,2010年以来首次站上84.00点。 最新公布的6月份PMI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出现明显下降,并且均在50的临界线以下,这表明中国经济仍呈下滑态势,这也导致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加强,让国内企业抛弃人民币,持有美元的动力倍增。 7月20日当天,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6.3112,当日波幅一度触及6.3743底线。其后3个交易日,央行逐步设低中间价,但调整幅度并不大。7月23日中间价下跌158个基点,7月24日下跌69个基点,7月25日下跌9个基点。 虽然央行稳定汇率的意图非常明显,但市场对此似乎并不买账。在7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触及1%的“跌停板”,7月24日和25日也一度逼近“跌停”,收盘时分别下跌0.93元和0.8元。与今年5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下的年度新高6.267相比,近两月来人民币贬值幅度超过1.2%。 监管盲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表示,每月有超过200亿美元的资金从国内流出到国外,所采用的估算方法是月度外汇占款-月度货物贸易顺差-月度实际利用FDI增量的办法。他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累计资本流出1828亿美元,月均流出203亿美元。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的月均流出141亿美元相比,当前的资本外流严重程度超过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高峰期。 按此逻辑计算,今年二季度资金外流的趋势有增无减。今年一季度末外汇储备为3.305万亿美元,第二季度末外汇储备为3.24万亿美元,整个二季度外储减少了650亿美元。然而,第二季度3个月均是贸易顺差:4月184亿美元,5月186亿美元,6月317亿美元,合计顺差687亿美元。再加上今年二季度近3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合计有近千亿美元的流出。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引以为豪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开始减少。联合国(微博)贸易和发展会议日前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制定新一代投资政策》显示,2011年中国FDI流入量增速为8%。同期流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FDI增长了14%,达到3360亿美元。该区域占全球流入总量的比例已经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2%提高到22%。东南亚的FDI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流入东盟的FDI达到1170亿美元,增长了26%。 此外,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速却一再加快,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35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五成。在国内投资渠道不畅的背景下,赴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不断增多。 “这当中有多少是热钱撤离,又或者向外转移资产,没法准确统计。但比例肯定不小,”在香港负责管理对冲基金的“热钱先生”陈建明表示,陈建明的业务是往来中港两地套利,其中一条渠道就是利用虚假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方式,出逃资金。 2011年3月,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有关海外投资的审批手续开始加速放行。彼时国家发改委就公布了新的对外投资核准权限,国家发改委对资源类境外投资重大项目需要审批的金额起点从3000万美元提升到3亿美元,非资源类起点从1000万美元提升到1亿美元,没有超过限额的审批交由外管分局审核。 “在国外并购一家所谓的科技公司,或者研究机构,审批机构没有能力核实其价值。”陈建明表示,管理部门通常采用非现场核查的方法来审查境外并购,一般只要资金来源合法,各项资料齐备,通常很快就能获得对外投资的资格。“据我了解,不少国内企业或者个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转移资产,甚而作为投资移民的捷径,”陈建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