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上海港、宁波港(2.55,0.03,1.19%)、苏州港、天津港(6.03,-0.04,-0.66%)、广州港、连云港(3.47,-0.03,-0.86%)等东部沿海多个大型港口(这些港口的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总量的近7成)发现,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放缓明显,铁矿石、煤炭等资源产品压港情况比6月稍有缓解,但消化库存仍需一段时间。作为经济走势的风向标,港口运营情况显示出当前内外需不振的隐忧犹存。 专家预计,在近期政府持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已经有企稳迹象。随着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国内经济将逐渐好转,第四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跟随宏观经济止跌回升,全年增速呈现前低后高格局。 冷清 港口吞吐增幅放缓 7月的苏州骄阳如火,然而在全国第一大内河港苏州港的太仓港区却显得比以往冷清,江面“锚地”上难以见到以往货轮成群等待进港的场面。“看一个港口景气不景气,只需看桥吊是否繁忙、靠港船只多不多,集装箱满不满,现在只能算是将将行。”苏州市交通局港口处处长徐明华说,苏州港已将今年货物吞吐量增幅目标从去年的20%调到10%。今年1至6月,苏州港外贸进出口货物同比增幅只有百分之六点多,而去年这一数字为17%,回落约10个百分点。 与太仓港同属苏州组合港之一的张家港港,主要为长江中上游企业提供煤炭、矿石、钢材、木材等货物周转服务,记者看到,其堆放建材的货场已经饱和。据了解,前5个月,张家港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仅为0.6%,5月同比降幅达到12.9%。 江苏连云港港是我国主要能源港口之一,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喻振东介绍,“以前是船等码头,现在是码头等船。”正常情况下每月应该是400万吨到450万吨的到港量,但是6月份过了三分之二才200万吨不到,后续也较为乏力,这样的情况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作为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目前和全球80多个国家、230多个港口有直接往来,月均出入1200多个航班,深刻感受全球经济的脉搏。受欧债危机等不利影响,上半年上海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586万标箱,同比增长3.6%,这相比起去年9.2%的增幅来说明显收窄。上海港务集团总裁诸葛宇杰介绍说,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预计为3250万标箱,同比增长2%至3%。 天津港集团集装箱业务部部长马全胜说,今年前五个月,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整体增幅趋缓,同比增长5.5%,增幅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欧美航线运量下降明显。以新疆经天津港出口的番茄酱为例,每年在2万—3万标箱,以前基本上自运输至港口后的一年内就已经出口完毕,而现在部分番茄酱的存货已达到了2年。 外需和内需双双不振使得全国港口吞吐量普遍遭遇增幅收窄。据悉,交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9.4亿吨,同比增长7.4%,较去年13%的增长水平有较大回落。 虽然当前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大大放缓,但仍不乏亮点。比如,今年上半年,上海港发往欧洲的货量整体持平,略有增长。而新兴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一些区域的货量增幅高达20%以上。此外,我国的产业梯度转移日见成效。由长江沿线省份发往上海港的外贸支线货量增幅达到7.1%,明显好于全港3.1%的增幅。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外贸吞吐量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其中外贸进口是上半年运输生产的最大亮点,增幅高达20.4%,也是港口运输生产的主引擎。 反差 资源产品压港严重 与此同时,在房地产等制造业投资放缓的背景下,钢铁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放缓,加上钢企需求不足、外贸商货物积压,一些资源性产品压港在上半年创下历史最高。交通部统计显示,上半年石油、钢铁等货物吞吐量出现了负增长,拖累了港口增速。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货物尽管增速较去年下滑,但仍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形成对港口增速的支撑。 秦皇岛港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其煤炭输出量占到了我国的40%。但今年以来,受煤炭需求回落的影响,秦皇岛港的煤炭场存量一度达到了94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面对煤炭积压给港口造成的压力,秦皇岛港开始实行订单式管理,截至7月19日时秦皇岛港的煤炭场存为846.5万吨,比最高值下降了100万吨,但仍处于高位。 据连云港港生产业务部副部长杨益品介绍,增长一直较快的铁矿石、煤炭进口量在四五月份开始下降,6月下旬,连云港港积压煤炭达到344万吨,较正常周转状态增加了约50%,而以前连云港港铁矿石的进港量,根本满足不了厂家的需求。连云港港只是一个缩影,上海航交所信息部经济顾云凤的团队监测显示,至7月中旬全国港口铁矿石压港接近一亿吨。 记者在广州港集团下属码头看到,这里的煤炭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广州港集团副总经理蔡锦龙说,虽然煤炭进口量持续增长,但市场一直疲软无力,港口已经是“煤满为患”。而煤炭还只是市场需求不振导致部分种类货物积压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广州港集团下属码头内积压货物达到360万吨,其中煤炭就占了近280万吨,显示国内需求增长疲软态势很可能延续一段时间。 另据了解,受货运增长乏力影响国际航线运价也在下行。尽管今年主要班轮公司联手将亚欧线的集装箱运价从不足700美元/标箱上调至1500美元/标箱以上,但这种“人为”拉升难抵货量的增长乏力。近期以来,亚欧航线的运价较高点回落10%以上,多家船公司的涨价计划未能推进。 “相比于需求,现在的运力过剩非常严重,消化起来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新海丰集装箱运输公司总裁薛明元告诉记者。一个有意思的反向指标是,由于看淡前景,今年前5月全球的集装箱船舶拆解量超过10万标箱,是去年全年的150%。 国务院参事汤敏等专家认为,从压港货物的品类结构来看,内贸港口和沿海航运业的低迷根源在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需求的不足,值得警惕。 预判 下半年有望稳步转暖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窗口”,港口对经济冷暖的反应极为敏感。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货量增长放缓,成为各港口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采访中不少港口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应正确看待近期内贸吞吐量萎缩的迹象,争取化为危机。诸葛宇杰说,从长远来看,港口的高增长难以持续,航运市场的供需矛盾也会对港口产生传导效应。面对挑战,上海港正在采取措施加紧应对,这包括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不但运营码头,也搞港口物流,争取给客户提供门到门的服务。与此同时,注重和航运公司保持沟通,保持费率的稳定,和航运公司共渡难关。 展望下半年,诸葛宇杰认为需求将保持平稳,“不会立即好转,但也糟不到哪里去,下半年平稳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上海港务集团副总裁严俊认为,当前的一个难点在于外贸长单少短单多,导致需求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对未来的可预见性变差。“上海港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度超过50%,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两个市场的复苏情况。” 国务院参事汤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等专家表示,经济基本面未改变,但不确定因素在增多,下半年外贸走势主要看国际经济环境。赵晋平指出,今年欧债国家有两个还债高峰。一个在一季度,主角是希腊,后果已经体现。另一个在三季度,主角变成了西班牙、意大利等经济体量更大的国家,这对外贸的压力会更大。但同时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如早先制定的稳外贸措施会陆续落实,物价受控会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此外,汇率的稳定也有利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等等。综合来看,全年有望实现进出口增长10%的目标。 从内需来看,专家表示,自5月中旬以来微调预调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更多基础设施投资、降息并对节能产品提供补贴。此外,最新公布的CPI创下29个月来新低,通胀回落的速度超预期,为政策进一步宽松提供了空间。在近期政府持续出台的稳定增长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已经有企稳迹象。随着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内需将逐渐好转。 内外需的逐渐好转将对港口运输生产形成利好。业内人士指出,但由于目前的“稳增长”政策措施不会重复三年前大规模刺激计划的老路,所以对大宗货物的需求增长比较有限。第四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跟随宏观经济止跌回升,全年增速呈现前低后高格局。